第609章 主墨副墨,听闻奇品(第1/2页)鉴宝无双

    老板看了看吴夺,“行,等我先拍个照片。”

    吴夺心想,好家伙,这是要拍了照片找人看的节奏,死活不想让我捡漏儿啊!

    当然,这是不是个漏儿还两说。

    老板很简单地拍了两张照片,一张正面,一张反面,而且重点都是上面的字。

    正面的阳文隶书很好认,反面的阴刻楷书小字,因为磕碰变得模糊不清,他拍得反而更仔细。

    吴夺拿起这块墨锭,先是大致感受了一下,正要“听”的时候,老板突然叫道,“原来背面两个字是:王墨!”

    “这也能看出来?”吴夺很是吃惊。

    “你看!”老板将手机递到吴夺面前,“我有个修复图片上残损字迹的,能根据各种字体,找出最接近原文的修复方式。”

    吴夺一看,这个给出了三种结果,其中第二个字,都是“墨”字这也和老板输入了物品名称有关。

    而第一个字,则有“王”“主”“玉”三种情况。

    也就是说,除了老板说的“王墨”,还有“主墨”、“玉墨”。

    可能老板觉得“王墨”最拽、最上档次,所以喊了出来。

    “行,你先看,我再查查。”老板笑了笑。他先是在网上搜了搜,不仅搜了“王墨”,而且搜了“主墨”和“玉墨”。

    很可惜,“馨璧”不管和哪个“墨”搭配,他都没有搜出他想要的确切结果。

    网上的很多东西,不仅不对,而且也不全。更何况有些特殊资料,本来就没上过网。

    但是吴夺却“听”到了结果。

    这背后的两个阴刻小字,应该是“主墨”!

    馨璧,主墨。

    吴夺闻所未闻。

    但是,却和吴夺知道的另一种珍贵墨品有关系。

    香璧,副墨。

    香璧,是有名的宋墨,乃是北宋制墨名家景焕的作品。

    景焕,就是蜀都人。

    香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造止五十”景焕只造了五十块。

    之所造这么少,是因为他就这么些原料,墨材和香料就这么多,所以造了五十块之后,“不复更作”。

    墨印文曰香璧,幕曰副墨。也就是正面是“香璧”,背面是“副墨”。

    而且,制成香璧之后,景焕没有出手,而是想“以此终吾身”,他是想自己用到老的。

    景焕不仅是制墨名家,也是个文人画家,他自己用于书法和绘画,算是特制私用。

    不过,景焕并没有用完这些香璧墨锭。而且,只要是人,总会有亲朋好友香璧墨锭,还是有一部分流传后世的。在宋代之后的一些记载中,还能看到香璧墨锭的情况。

    后世的无数文人墨客,都想得到一块香璧墨锭,因为不仅墨品极佳,还有独特的香气,据说能极大催发书画的灵感。

    这一些,是史料上有记载的。

    不过,如今的市面上,吴夺从没听说过香璧的情况。未必完全失传了,也可能有人私藏不宣,但即便有存世的,肯定也是极少的。

    而且,馨璧,比香璧,更胜一筹!

    不用看别的,只看馨璧上是“主墨”,香璧上是“副墨”,就可见一斑。

    吴夺听到的和史料上记载的略有不同,景焕当时其实并不是制造了五十块香璧。

    而是五十五块。

    同时,还有五块馨璧!

    加起来一共六十块。

    馨璧墨锭的用材、用香、工艺,比香璧更为精当考究,这才是他真正想“以此终吾身”的。

    因为以馨璧“终吾身”的意义和香璧不同香璧是想用就用,还送过亲朋好友而馨璧,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用,创作重要作品才用。

    而且秘不示人。

    所以馨璧才是“主墨”,香璧是“副墨”。

    吴夺由此也恍然大悟,以前他看过关于香璧的史料,老是琢磨不明白为什么是“副墨”?这么好的东西,加个“副”字,总觉得奇怪,他也解释不了。

    原来,还有“主墨”啊!

    不过,景焕终其一生,馨璧墨锭也没有用完,剩下的比用了的还多,用了两块,剩下三块。由此也可见他的珍视程度。

    送仙桥市场里偶然出现的这一块,就是剩下的三块之一。

    至于其他两块的历史流向,吴夺没有听到。

    实际上,就这样的东西,能传到今天一块,那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随着千年的历史流转,佚失或者毁掉的可能性肯定更大。

    这东西务须拿下。

    吴夺心里想着,不由低头又看了一眼手里的馨璧墨锭,结果发现,某个边缘部位因为他来回摩挲,居然露出了和之前不同的质感。

    墨色如新,细润如玉。

    吴夺忍不住低头嗅闻。香气和之前闻到的又有不同,仿佛出现了多种香气的层次变化!

    吴夺拿稳馨璧墨锭,正要和老板说话,老板的手机铃声想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