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南下(第1/2页)建造盛唐
李治看着李元瑷拿着名单,嘴里叽叽咕咕的,也听不清说什么,不由问道:“你嘴里念叨着什么呢。”
“哦,在点兵点将呢!”
“这一串名单,也就听过一个上官仪,在灞水山庄写过诗的。其他的那里认识?不过能够出现在这份晋升名单上的,多是政绩出众之辈,是我朝英杰。既然都是英杰,那只能随缘抉择了。运气嘛,我相信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李元瑷有些厚颜无耻的说着。
李治默然无言,顿觉有些道理。
李元瑷随手点了几个道:“弘文馆直学士上官仪、新安县令刘仁轨、江都县尉娄师德……”
他看着狄知逊的名字,左瞧右瞧,还是要了吧!
狄知逊能力几何李元瑷真不清楚,但是他儿子狄仁杰实在太亮眼了。
这位放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里都排的上号的千古名相,就算你给他丢在茅厕里,如他这种级别的人才都能崛起。
放着这么一位大佬的老子不好好接触接触,实在对不起身为穿越者的自己。
于是,补充了一句道:“郑县县令狄知逊!就这四个吧,给我四个帮手,江南的事情就差不多了。”
李治听李元瑷报了四个名字,这四人除了上官仪熟悉,其他的都不怎么了解。
上官仪文采斐然,深得李世民喜欢,常命他起草诏谕,参与宫中宴集,侍宴赋诗。
李治与之有过往来,确实是当世少见的人物。
但是其他几人,只从上报的奏本上确实可以看出有着不俗的成绩。
可类似的人选太多太多了,而且这种晋升奏本有着不小的水分。
有的是运气好,赶上了势头,有的是遇到了贵人,或者直接自己家里有钱,刷出来的功绩。还有的干略仅限于此,让他当一县官吏,他能干出非凡的成绩,比很多大才都要出色,可一但将他提拔起来,权力超过他个人干略,政绩就一塌糊涂。
总之五花武的全才,英武果敢,入庙堂可为治世宰相,镇边疆可为封疆大吏,皆能独当一面。
有此三人,李元瑷对于自己的江南之行,充满了信心。
至于狄知逊,李元瑷亦觉得能交出狄仁杰这样的儿子,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何况狄知逊的名字是实实在在出现在奏本上的。
李治行事果断,颇有乃父之风,当日就下达了任命书,分别传给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与娄师德。
李元瑷也定好了南下的时间,便在三日之后。
其中上官仪在京畿,而刘仁轨、狄知逊在河南新安与郑县,李元瑷为了方便行事,就将集合地点定在了洛阳。
三天时间,李元瑷处理好了琐事带着新婚夫人登上了南下江南的官船。
站在甲板前头上,李元瑷想着与小兕子拜别的景象,心底隐隐有些难受。
小兕子太懂事了。
得知自己南下,并没有哭闹,反而笑着说:“瑷哥哥最了不起了,一下子就领了十六州的机要,比其他叔叔强多了。听说江南风景秀丽,父皇已经答应了小兕子,等瑷哥哥在江南打开局面,就让小兕子去江南看琼花,小兕子等着那一天呢!”
小兕子强笑的模样,实在太惹人怜惜了。
李元瑷一个大男人都差点哭鼻子。
忽的有些阴凉,回头一望,却是自己的新婚妻子,手中撑着一把纸伞,站在一侧。
徐珑轻柔的说道:“夫君是在想晋阳公主嘛?”
李元瑷亦不隐瞒,点了点头。
徐珑带着几分羡慕的道:“夫君对晋阳公主的关怀,妾身都有些嫉妒吃醋呢。”
李元瑷轻搂着娇妻的肩膀,说道:“那可不妙了,以后少不了得多吃。”他从不掩饰自己对小兕子的疼爱。
徐珑轻笑:“那妾身得多巴结巴结这位公主,免得惹了她不开心,给夫君嫌弃了。听说江南是丝绸的故乡,那里的丝绸最为出名,妾身到了江南就给晋阳公主筹办。却不知公主她喜欢什么颜色?”
“湘妃色!”
李元瑷回答的毫不迟疑。
所谓的湘妃色就是后世常见的粉色。
徐珑轻笑:“确实很适合晋阳公主。”
李元瑷经徐珑这一打岔,心底的愁思消散了许多。
舟船一路抵达洛水之畔,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三人已经等待多时了。
看着渐行渐近的舟船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三人表情各异。
上官仪神色略带一些不干,三人中就属他起点最高。
进士及第,才华横溢,可谓名动长安。
年纪轻轻已经入得李世民、李治法眼,常有面圣的机会。固然品级不高,但依他的情况,只要有一个机会立刻就能青云直上,根本不需要去江南镀金。
故而李元瑷点兵点将点到了上官仪,反而限制了他的发展。
上官仪自然不觉得开心,不过李治诏书以下,即便心底不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