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石家庄的反应【求订阅、求月票】(第1/2页)娱乐之中年危机

    娱乐之中年危机正文卷第一百零七章石家庄的反应【求订阅、求月票】高歌的到来给这座号称‘摇滚重镇’的石家庄底下摇滚圈儿带来些许不一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无形的……

    不少地下摇滚乐手的群里都流传着今天高歌在地下丝绒的演出片段。

    这其中尤其是以那首《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传播速度最快。

    这首歌曲的传播速度之快、流传度之高甚至有些超乎了传播者的想象,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活跃在石家庄的地下乐队便都看到了高歌的演出片段。

    现场灯光条件一般,拍摄者距离舞台也远,手中的手机像素还不高,收音更别提了。

    但就是这么一段哪哪儿都是缺点的视频,得到了石家庄本地几乎所有音乐人的认可与称赞。

    不少乐手、音乐创作人听完这首歌后更是直言自己没灵感了。

    “甘霖娘,听了这首歌越看越觉得自己写的歌词是坨屎!”

    某乐队交流QQ群里,一位歌手就这么说道。

    “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果不其然,这句消息发出后马上又有人跳了出来,“我也是这样,灵感来了想写几句歌词,听了这首歌满脑子都是那个小号的旋律,有一说一高歌真牛逼!”

    “我的歌词本已经撕了!”

    “新歌推迟一个月再发,我想静静。”

    听了这首歌,这群里的音乐人都‘自闭’了。

    “MD,是够牛逼的,我宣布这首歌在我心排今年的摇滚第一曲,《曾经的你》都比不过!”

    “我倒是对高歌的《曾经的你》感触更甚一些。”

    很快百人群里分出了两派,一方为《曾经的你》站台,另一方则鼓吹《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双方谁都说不过谁。

    这种时候投票功能便派上了用场。

    最后的结果《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以十票的领先而结束。

    这首歌里熟悉的地名和故事显然更能触动这群石家庄本地音乐人的心。

    “高歌不会是小时候在石家庄生活过一段时间吧?不然他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歌词?”

    重听了几遍这首歌,有人在群里提出了这个疑问。

    “当然也有可能是听别人说的故事,我个人是更偏向于这个解释。”

    马上有人回复道,毕竟这首歌中有太多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元素。

    “我觉得这首歌适用于国内任何一个工业型城市,人民商场、乒乓少年,歌词里的巨变不过是那个时代下的缩影,只不过高歌是整首歌放在了咱们石家庄这座城市背景下。”

    “不管怎么说,这首歌整体的旋律、乐器、布局,我是真的佩服,高歌牛逼!”

    “高歌牛逼!”

    歌迷们主要在乎歌曲耐不耐听、好不好听。

    同为音乐人,想要靠着一首歌征服这群音乐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点上高歌做到了。

    “高爷他们在石家庄待几天?明天还有他们的演唱会吗?”

    “就一天,别想了。”

    “想要听只有追着他们的行程跑了,下一次就不知道是国内哪个城市了,现在还没有确定。”

    听到群里人的解释,不少摩拳擦掌准备抢第二天票的人都愣住了,这可咋办嘛?

    ……………………………………

    石家庄长安区的一处小区,乐评人陈炜就住在这里。

    说起他的名字或许有不少人不清楚,但只要看到他书房书架上那一排排《通俗音乐》的历年的杂志,他的身份也呼之欲出。

    原《通俗音乐》主编—陈炜。

    去年《通俗音乐》编辑部解散,多年出版社经验的他很轻松便在一家出版公司找到了工作。

    除此之外,他还有着一个活跃在网络上的身份,那就是自由撰稿人、乐评家。

    陈炜挺不喜欢乐评家这个称呼,乐评人反倒更适合他。

    《通俗音乐》创刊时,每本刊物后面都会附赠一张光盘,光盘里的内容是当时全国各地摇滚音乐人发来的小样儿、Demo和完整的歌曲,不少的摇滚爱好者就是通过这本书、这张光盘喜欢上了摇滚乐。

    虽然《通俗音乐》休刊、编辑部解散,邮寄Demo、小样儿的那个地址却一直存在没有撤销。

    全国各地的音乐人现在还是会通过邮寄这种方式给陈炜寄送歌曲。

    以至于现在别看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陈炜还是保持着以前的习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接收一次快递。

    听完歌曲还会回以一封言辞犀利的信。

    当然,陈炜也不是一个山顶洞人,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性他也有体验到,他的微信里就添加了不少全国各地的音乐人,每次出差到一处地方,总会有音乐圈儿里的朋友接风洗尘。

    这不他在书房写东西的时候,放在桌上的微信收到了这么一条消息。

    “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