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江宁之祸,人心惶惶,大夏京都,暗流涌动(第7/9页)大夏文圣

,眼神当中明显就是恨其不争的感觉。

    他也不蠢。

    就算顾锦年不说这么多,他心里也知道,自己惹怒老爹了。

    只是没有顾锦年想的这么深层罢了。

    如今知道了,李基那里敢任意妄为。

    见李基这般识时务。

    顾锦年还真有一点反应不过来。

    不过事实证明一点,李基这家伙倒不是真蠢,就是被惯着,太飘了,太膨胀了。

    “行了。”

    “李基,其实刚才我说这么多,就是想点醒你。”

    “我是你叔,咱们说到底是一家人。”

    “以前有些隔阂,但都是孩童玩闹罢了,可大是大非上,一定是自家人帮自家人。”

    “昨天你挨揍,我问你,有谁替你说话了?”

    “还不是我?”

    “往后你跟着我学,我会跟你爷爷还有你爹说好话。”

    “还有,既然咱们解除误会了,喊叔就算了,喊我一声锦年哥就好。”

    看着李基这般识时务。

    顾锦年也没有继续拿捏了,说实话李基再怎么说,也是太孙,指不定就是以后的皇帝。

    差不多就得了。

    真要这样拿捏下去,以后不好收场。

    现在得了便宜就行,也得说几句好话,缓和缓和关系,不说什么以后好兄弟,但最起码不要因为这些事情,影响未来发展。

    可顾锦年这话一说,李基马上拒绝了。

    “叔,这话不妥,你的的确确是我叔,侄儿以前没大没小,也就算了。”

    “现在侄儿已经大彻大悟,痛改前非,不能不守规矩。”

    “以后无论是明面上还是私底下,我都喊您叔,一声叔,一生叔。”

    李基的觉悟,让顾锦年彻底没话说了。

    抛开之前脑残不说。

    这觉悟真是顶级。

    “行吧,往后好好学着。”

    “李基。”

    “你好好给我记住这句话。”

    顾锦年点了点头,随后看向李基,极其的严肃。

    “叔您说,我听着。”

    李基点了点头。

    “一家人不害一家人,怎么闹都是自家人的事,对外要同仇敌忾,知道吗?”

    顾锦年无比认真。

    这是提醒。

    “锦年叔,你放心,我明白,从今往后侄儿与他们分道扬镳,划清界限。”

    李基点了点头。

    “行了,好好休息。”

    看李基这般,顾锦年也没多想,不管李基是真心还是假意。

    能不搞僵还是最好别搞的太僵。

    也不担心李基跳反,他距离皇位,最起码还有五十年。

    再说了,李基也没有理由跳反。

    不然脑子不是有问题?

    为了给藩王减轻造反难度,我把最大的国公势力铲除?

    如此。

    转眼之间。

    三天时间过去。

    而这三天内。

    对于大夏大部分地方,都显得十分平静。

    但对于江宁郡来说。

    这三天,民怨四起。

    整个江宁府外,到处都是难民。

    有些难民还有点家当,带来了锅碗瓢盆,煮着一些粮米。

    而有些难民,却已经开始上山捕猎亦或者寻找野草。

    大量官兵镇守,威慑这些难民,只不过这些官兵心头也毛,难民的眼神已经开始逐渐变化了。

    从几天前,满是畏惧。

    到现在,眼神之中不知道在想什么,动辄几百双眼睛看过去,有一种被狼盯上的感觉。

    好在的是,官兵数量不少,朝廷也来了些人,还算是能够稳住。

    “他娘的,一石粮米卖一百二十两白银,怎么不去抢啊?”

    “这**商,就知道发国难之财。”

    “这群贪官污吏该死,米商涨价,他们无动于衷吗?”

    “一石粮米,十之一二都参着砂砾,当真是畜生,不怕遭天谴吗?”

    “这算什么?你们还能买到粮米,我们吃的都是陈年旧米,昨天有一户人家,吃了发霉的米,腹痛一宿,全家都走了。”

    “这群畜生东西,不得好死。”

    各种咒骂之声彼此起伏。

    民怨已经很重。

    但更让他们感到可怕的是。

    依旧有源源不断的灾民朝着江宁府涌来。

    此时此刻。

    江宁府内。

    张旸也面无表情听着汇报。

    “郡守大人。”

    “根据官府统计,昨日饿死十二人,因霉米致死九十五人,七人死于斗殴,共计一百一十四人。”

    声音响起。

    道出这个数字。

    而张旸却面容冷清,望着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