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圣言国策,执掌东荒,永盛大帝彻底坐不住了(第3/9页)大夏文圣

代替铜钱贸易,减低铸币成本不说,还能便于流通,对于经济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可有没有考虑百姓的想法?有没有考虑货币贬值的问题?有没有考虑他国搞事的问题?

    可能考虑过,但总会用一种‘应该’‘可能’‘或许’这种思想去弱化,毕竟主意想出来,你觉得不错,就会有第一印象,会自己说服自己。

    然而当真正推行之后,结果是什么?

    差点闹出大事。

    最终推行三年半,不但没有使得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反而倒退了几年,还惹来一身骚,这亏不亏?

    不能急。

    要慢。

    而且一定要一丁点一丁点的去做,因为朝廷一个小小的决定,实行过后对各村各县各府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说。”

    “朕设立东厂,有些过急了?”

    永盛大帝开口,面色平静问道。

    “回陛下,有点。”

    顾锦年略显委婉。

    因为的确急了啊,这边可能马上要打仗了,国运刚刚增加,再加上这帮臣子还都是当年的从龙之臣。

    你这么着急,人家不翻脸才怪。

    最起码你等着批人退居二线后,或者是说死光一半,你再把这个拿出来也没关系啊。

    说白了还是回归到刚才那个说法。

    不是他们没有自知之明,而是陪你一起打江山,结果大家一起努力,人家也对你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你吃饱没事干,玩一招飞鸟尽良弓藏?

    不闹才怪啊。

    “哼。”

    “若心中无愧,为何害怕东厂设立?在朕眼中,他们都是做贼心虚。”

    永盛大帝有些来火了。

    你说半天的意思,就是说自己有错咯?

    顾锦年不说话了,老老实实闭嘴。

    气头上他没必要说什么。

    果然,看顾锦年不说话了,永盛大帝略显沉默。

    “你继续说。”

    永盛大帝开口,显得有些郁闷。

    “朝廷百官也的确有错。”

    “他们做事太绝,当众忤逆陛下。”

    “不过,眼下要做的事情,臣认为应当是解决矛盾,而并非是争论谁有错,谁无过。”

    “故而,还望陛下先消消气,您是九五之尊,这帮文官就盯着陛下您出错,您要是出错,他们就能名流千古了。”

    顾锦年也算是安慰了永盛大帝一句。

    “有道理。”

    “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不过事先说好,锦年,朕可是不会退步的。”

    永盛大帝开口,但还是提前说清楚,如果顾锦年是过来当说客的,让自己退步,这不可能。

    “陛下。”

    “其实臣认为,您没有错,百官也没有错,整件事情,其实就是一个理解出错了。”

    顾锦年点了点头,让皇帝认错,这不现实,但让百官认错,这也不可能。

    所以顾锦年换了一个概念。

    “理解出错?”

    “这是何意?”

    这回不止是永盛大帝好奇了,两个太监也跟着好奇。

    这件事情他们也是亲眼目睹的。

    没什么理解出错啊。

    皇帝想要监督他们。

    百官拒绝监督。

    就是这么简单,还有什么理解?

    感受到三人好奇的目光,顾锦年不急不慢道。

    “敢问陛下,设立东厂的意图,是否就是想要更好的监督百官,掌握情报,将不法分子一网打尽,整顿朝纲,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顾锦年开口,如此问道。

    “对。”

    永盛大帝直接点了点头,他的想法就是如此。

    “那再问陛下,百官之所以不答应,其理由是否是说,让宦官掌权,实乃不伦不类,再者宦官会欺上瞒下,误国误君?”

    顾锦年继续问道。

    “是。”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的确是这样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就好解决了。”

    顾锦年点了点头。

    随后开口道。

    “臣建议陛下,一厂分权,因人而制,毕竟堵不如疏。”

    顾锦年道出自己的想法。

    “一厂分权?因人而制?”

    永盛大帝听着有些皱眉。

    “陛下,首先不设东厂,换个称呼,譬如说叫督察院。”

    “名字一换,免得这些大臣心中算计什么,而后陛下想给东厂的职权,应当是监督,审查,缉拿,定案,调遣对否?”

    顾锦年猜测道。

    虽然他不知道具体情况,但东厂这种机构应当是悬灯司与镇府司合并一般。

    “无错。”

    永盛大帝眼中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