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灭佛!国公归!千古名言!再显异象!【求月票啊】(第6/8页)大夏文圣

  “尔等明否?”

    杨开出声,这样的话,他说过很多次。

    “学生明白,多谢先生。”

    众学生再度开口。

    看到这一幕,杨开点了点头,随后看向顾锦年道。

    “侯爷,您要说几句吗?”

    他开口,如此问道。

    “恩。”

    顾锦年拱了拱手,他的确有些话要说。

    当下,顾锦年朝前走了一步。

    望着众人,众学子也纷纷看向顾锦年,对于顾锦年,他们内心是充满着好奇。

    一年前,顾锦年的名头他们或多或少听过,但都是些不好的事迹,可一年后,顾锦年这三个字,无论是在大夏,还是在东荒境,都是如雷贯耳。

    尤其是儒道一脉。

    顾锦年的名望达到顶尖,唯一欠缺的无非就是年龄罢了。

    此时此刻,他们也很好奇顾锦年会在这个时候说什么。

    王富贵等人望着顾锦年,眼神当中充满着好奇。

    烈阳之下。

    贡院内。

    顾锦年望着众人,随后缓缓出声。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大夏读书人顶天立地当自强!”

    声音响起。

    震耳发聩。

    顾锦年的目光无比坚定,他没有说什么勤勉之语,而是阐述一些道理。

    “日出将来之读书人大夏也,则大夏读书人之责任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读书人!”

    顾锦年开口,他的目光,坚定无比,望着眼前所有考生,他们一个个都是饱读诗书之人。

    而今日,顾锦年便用这篇文章,激励他们,鼓舞他们。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顾锦年声音逐渐激昂起来。

    这是少年说,虽被顾锦年修改一二,但不影响本身的感染力。

    大夏之兴衰。

    在于这些读书人,在于这些年轻的读书人。

    他们就如同旭日一般,刚刚升起,光芒万丈,如同河水汇入海洋一般,形成汪洋。

    似潜龙一般,一飞冲天。

    又是幼虎,看似弱小,但虎啸之下,百兽惊恐。

    这一句句话,这一个个成语,说的这些读书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提笔,书写万字文章。

    到最后,哪怕是这些大儒和礼部官员,再听完如此激昂之言后。

    也不由呼吸急促,感到热血啊。

    “诸位。”

    “今日科举,无论成否,本侯赠诸位两句话。”

    将文章说完,顾锦年深吸一口气。

    酝酿着感情。

    当下。

    所有人都竖起耳来,等待着顾锦年的惊世之语。

    “我等读书,十年寒窗,科举之后,高中者,必喜极而泣,落榜者,悲凉沧桑。”

    “然而,我辈读书人,不可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我等如旭日一般,乌云可遮一时日,却不可遮一世之日。”

    “须知。”

    说到这里,顾锦年周围才气涌动。

    而后化作文笔一支。

    在虚空之上,落下金色大字。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顾锦年缓缓落笔,这便是他想要说的话,也是他想表达的意思。

    读书之路,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

    想要走捷径,只能从书山寻找。

    想要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只能在学海这种以苦为舟。

    唯有勤奋。

    唯有刻苦。

    方可成功。

    “此言大善。”

    “精彩。”

    “天人之语,此为天人之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光凭这十四字,可为儒道劝学之千古言论啊。”

    这一刻,学子们还沉溺在这番言语之中。

    而这些大儒们却一个个目露惊色,连连叫好,显得振奋不已。

    简简单单十四个字,道尽读书人一切核心。

    哪怕是他们也为之震撼。

    这是劝学文。

    古今往来有多少大儒都写过劝学文,但说来说去,都没有这句万分之一好。

    大部分的劝学文,洋洋洒洒几千字,而且不好传唱,虽字字珠玑,一心劝人学。

    可真不如顾锦年这十四个字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多谢先生指点,此乃金玉良言,学生一生受用。”

    此时,于益开口,他深感敬佩,朝着顾锦年深深一拜。

    之前,他对顾锦年的感觉是敬佩,敬佩顾锦年为百姓立命,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