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压水井(第2/3页)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壁用石头摞起,井口处更是用青石铺着,方便取水。

    距离井口七八米,就是水面,上面还飘着枯草叶子。

    “这是土改的时候工作队下来打的井。当时可费了不少力,不过这井打了之后,谁就没缺过。”

    “这些年周围的土地,也都靠它呢。”

    杨大壮介绍着,别看这一口水井不深,但泉水的速度不慢,农忙的时候,轮流挑水,也不见水底。

    杨小涛看着井口上面空无一物,记忆迅速升到心头。

    一块灰褐色的圆柱形铁桶,下面拉着一根铁管,上面开口,中上位置出插着一根铁管,在上方高高鼓起的铁杆,还有利用杠杆原理的铁根

    一切,是如此的熟悉。

    那东西,叫压水井。

    穿越前,杨小涛的姥姥家院里就有一口。

    小时候,每次去姥姥家里,都会跟弟弟抢着压水。

    姥姥就在一边洗菜淘米,夏天的时候打出来的水更是清凉,出去跑累了,直接趴在上面对着嘴喝。

    那时候,看着新奇,不明白往里面灌那么点水,怎么就能源源不断的出来?

    后来,上了学,学习了压力,知道了为什么会这样,但每次去,都能收获欢乐。

    后来,姥姥离去,兄弟几个各自经营自己的生活,压水井就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可那口压水井依旧在那。

    即便是盖房子,用上了自来水,也没动过。

    老人家说,那是井龙王,不能动。

    杨小涛从回忆中醒过来,然后揉着眼睛。

    既然十几年后可以风靡一时,那提前十几年,也一定可以吧。

    至于这四九城,也不会例外。

    隐约记得前世看过一篇关于压水井的报道,上面曾经提起过压水井在四九城的变迁。

    当时为了工业发展,居民生活,过渡的使用地下水,使得四九城的地下水位一直降低,都降到十米以下了,用了几十年的压水井竟然都压不出来水。

    杨小涛听了点头,现在四九城还没到用水难的程度,周围水资源依旧丰富。

    这样的水位高度,完全可以使用压水井啊。

    “大壮叔,这水井上面,就没个汲水的?”

    “你说那水辘轳?”杨大壮想了会,“那东西以前用过,但村子里嫌取水太慢,还不如用扁担摆水来的快。”

    身旁杨石头说着就在一旁比划着,“这水辘轳你得先摇下去,取了水在转上来,然后倒进木桶里,这时间用扁担勾住铁桶,一甩就能提上来。快多了。”

    “小涛,你问这个干嘛。”

    “这东西不实用,太耽误事。”

    杨小涛却是摇头,“我说的不是水辘轳,我是说,若是有个自己往上喷水的,嗯,压水井,”

    “压水井?什么东西?”

    “还会自己出水?自来水吗?”

    杨大壮和杨石头奇怪着,杨小涛找了根树枝子在地上画着记忆力的图形,又给几人讲了半天知识理论,几人依旧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最后杨小涛不再多说,等把实物做出来,让几人见了就行了。

    随后几人又走走停停,杨小涛更多的关注水井的位置。

    他也意识到,有了压水井也得有水井才行啊。

    这年头挖一口井可不容易,不仅需要找准位置,还需要投入不少人力物力。单单这两条,就让许多村子望而却步。

    杨家庄这里靠近河流,地下水更加丰富,所以村子里水井相对较多,但即便如此,这些年来也只有八口井,而且还有两口是村子里用来生活用水的。

    可见打一口井多么不容易。

    杨小涛将这事记在心里,随后跟着众人继续走着。

    回到村子后,杨小涛跟杨太爷说起压水井的事。

    杨太爷也不懂,但他知道杨小涛的本事,既然他说能行,那就能。

    让杨小涛放心大胆的做。

    中午吃完饭,就跟冉秋叶一起回了四九城。

    回到四合院后,杨小涛就开始回忆压水井的构造。

    至于原先的高压锅,则是被他放到一旁,有空再说。

    杨小涛循着记忆,在桌上不断写写画画,很快就将大体轮廓画下来。

    杨小涛起初还没觉得,但画完后看着成型的设计图,才意识到,这次设计绘画竟然与记忆中姥姥家里压水井有八九分相似。

    跟先前设计暖气炉不同,这次,杨小涛感觉很顺利,就像做一道数学题,以前苦思冥想用笨办法做出来。

    而站在,可以用两种,三种思路做出来。

    或许,这就是成为工程师后带来的改变吧。

    杨小涛心情愉悦,一旁的冉秋叶等杨小涛休息的时候才凑上前,看着标注清楚压水井,脸上都是疑惑。

    “就这东西,能够自己取水?”

    冉秋叶很不理解,在她的教育过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