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陆景这般功绩,可否封一个侯爷?(第2/3页)当不成赘婿就只好命格成圣

,想要告诉她并非那般安稳。可旋即又感知到从黑暗中投来的几道光芒,也就不再多言。

    盛姿是当朝太枢阁次辅大人盛如舟之女,又如何能那般轻易的离开太玄京?

    盛姿却有些天真,她低头看了一眼山下,月色朦胧间,人可见隐隐绰绰的灾民在游荡。

    「我才离开太玄京不久,却好像看够了这天下,不想再去看了。」

    盛姿抿着嘴唇找借口:「正好与你一同回京。」

    此时天上的乌云越发厚重,盖住了本就朦胧的月。

    「人对于自身的无力感知的越清晰,便会越无力。

    我身在太玄京,总是以为大伏天下就算不如太玄京,也不至于这般凄苦。

    可如今真就见到了,又觉得我自身的力量,仅仅止于将方才那三人的骨灰送至河中道,除此之外起不到丝毫作用,也就不想再看天下了。「说到底,大概便是在逃避吧。

    盛姿低头说着。

    天上忽然下起雪来,雪花飘落,寒风四起。

    陆景看到盛姿低落的神情,思索一番,劝慰道:「人力有时尽,可是天下不仅仅你我。

    世界残破,有人持针线缝缝补补,若是缝补的人多了,总会变好些的。

    「缝补?」盛姿轻轻点头。

    二人走了许久,盛姿眼神时不时落在陆景身上。

    此时大雪纷飞。

    只可惜二人俱都修行武道,就连盛姿也已修成雪山,气血在身,再加上素踵马身上的炽热气血,陆景则更不必说,他早已是武道先天之境。真如此,那纷纷扰扰的雪花尚且不曾落于二人身上,就已经因为这炙热的气血而融化。

    盛姿忽然想起一句诗文,心中觉得颇有些遗憾。

    「今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只可惜这雪落不到我们身上。

    盛姿想起方才自己的举动,又看了一眼骑马的陆景,心中忽然生出一股勇气。

    「既然已来寻他,又何必胆怯?」

    盛姿心中这般想着,眼神也变得晶亮起来。

    她勒住缰绳,停在原地。

    陆景看到盛姿停下,也让照夜停步。

    「怎么了?」陆景询问。

    盛姿沉默了几息时间,抬头刚要说话。

    突然间,山下的官道旁,

    数匹骏马疾驰而过。

    有武道修行者骑着骏马,路过官道旁的驿站,极快的抛出一块令牌。

    「府君有令,命泰安道所有驿站开仓放粮,接济灾民,沿途所有府庄、县衙俱都开库,不得有误!

    「朝廷有令,赈灾之策下,若有人胆敢违逆,死罪!」

    「苏南苏北也以修行者运粮,国库已开,救济灾民!

    这道命令如惊雷一般在虚空中炸开,同样落入那些灾民耳中。

    那处驿站前方仍然有军卒把守,不敢开门。

    其中甚至有驿官声音传来:「大人,这等政令从未有之,灾民太多了,倘若存粮都被灾民吃了,岂不是大家都要饿死?」

    「河中道旱灾已然结束,且先保住灾民性命,等过了这个冬天,春种之际,朝廷会送灾民中的壮年归于河中道,重新开垦土地,清理河道……河中道古来富庶,旱灾结束,很快便能种出粮食,这是天大的好事,莫说是河中道之民,便是我泰安道,便是整座大伏乃至周遭国度也将因此受益!」

    「河中道旱灾……结束了?」

    「结束了,据说是我大伏少年魁首骑着玉马,求来了大雨,结束了灾祸,也不知是真是假。

    「求来了大雨,结束了灾祸?」盛姿忽然间一愣:「少年魁首、玉马?」

    她似乎明白过来,愣愣的看着眼前的陆景,到了嘴边的话,又被她收进心中。

    「我只能将那三人的骨灰送回河中道,陆景,你却能求来大雨……如你所言,你确实如同过往的四先生、观棋先生一般缝补这个世界「与陆景相比,除了家世之外………

    这向来果断洒脱的女子只觉得这天下也许有配得上这般好儿郎的人物,只是自己却似乎

    于是,便在这般犹豫里,盛姿轻动马缰,素踵继续前行,走到陆景旁边,她脸上多了些笑容。

    「该回去了……太玄京中一定有许多人在等你。」

    十余日时间转瞬而过。

    当陆景和盛姿二人来到太玄京城门,此时朝阳未起,仍是夜幕。

    二八笙歌云暮下,三千世界雪花中。

    这也许是新年最后一场雪,三月之后便有春风至,也就不在这般冷了。

    此时宵禁已解,城门外已经有课生的人们,来来往往,许多马车进进出出,里面还有住在城外的大人们,要入太玄京中参加朝会。陆景抬头看着这熟悉的繁盛城池,他的思绪在这一刻变得十分简单。

    「不知青明在做什么。

    陆景深吸一口气,策马朝城门走去。

    盛姿与陆景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