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二十一节 汉贼(第2/3页)窃明

石告诉天启自己没有和赵引弓退婚。见到黄石地肚量后,天启也显得十分高兴,他当即宣布给予黄石另外一个奖赏:他未来地嫡次子可以得到世袭锦衣卫千户地职务。

    在走向军营地路上,黄石经过反复确认。终于肯定了自己的随机应变,确实已经没有更好的对策了,就算天启心中有一些不快,自己及时承认错误也能把它们驱逐干净,而且又给了皇帝面子,满足了他作和事佬的愿望,自己的形象总算是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

    “真是一败涂地。”在权衡了自己和袁崇焕两者地得失后。黄石无可奈何地下了这样的结论。袁崇焕在皇帝面前得了许多分,这肯定是不用地了。此外最夸张的是:黄石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也不得不给袁崇焕的见解背书,而且这居然是黄石的最优解:“还是回到我的长生岛去吧,官场上我不是袁崇焕的对手,但战场上他远远不能和我相比。”

    ……

    天启六年三月中,辽西再次警讯频传,东江镇、辽镇、北镇巡司还有现任蒙古成吉思汗一起向大明朝廷急报,后金军再次集结于辽阳。目标直指辽北地成吉思汗。而努尔哈赤的后续意图也很明显,他听新任辽东巡抚袁崇焕在锦州筑城,就制定了先击破西北成吉思汗,然后南下击破西南关宁军的战略计划。

    长生岛的军队此时还没有离开京师,似乎大明内阁对这支军队的使用有所考虑。面对着如同雪花一样飞来的急报,天启对着内阁发出了一连串的冷笑:“建奴欺我大明无人乎?立刻下旨,加黄将军右都督,即日做好驰援辽西的准备。把建奴一举扑灭。”

    黄石不认为驰援辽西是一个好地对策,历史上这次后金的大规模进攻最后闹了一个虎头蛇尾,宁远一战虽然让后金军大大增强了,但对沈阳的围攻让东江军也狠狠捞了一把。现在东江部和右协已经具有了强大的战略进攻能力,而且和辽镇不同的是,他们也有着积极的进攻欲望。

    在黄石地恳请下。天启最后认可了他的战略判断,同意黄石把部队调回辽南,做好北上的攻击准备。就在黄石刚刚得到批准后,毛文龙的奏折也传到京师,他已经下令东江部进行动员,毛文龙向皇帝保证:他已经做好了再次攻入辽中平原的准备。

    ……

    “老人家,请代为传个信吧,请转告阁老一声,末将明日就要走了。”

    临走前,黄石又一次来到孙府拜访孙承宗。这些日子黄石几乎是天天来孙府求见。但始终是空手而归。今天黄石又等了很久。但还是见到看门老头摇着头回来了,黄石满腔的热望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他无奈地笑了一下,一甩斗篷就转身离去。

    “黄将军请留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黄石回头一看,只见孙之洁从偏门跑了出来,他气喘吁吁地跑到了黄石身边:“黄将军,今天在下和毛公子有个茶会,黄将军可愿意一同前往。”

    这次来北京黄石公务繁重,和毛承斗只见过一面,还请他参观了一次军营,毕竟毛公子是东江军未来的老大。

    “恭敬不如从命。”

    黄石正要跟着一起走,孙之洁瞄了他的装束一眼,黄石现在虽然没有穿盔甲,但也是一身戎装:“黄将军,我们是去赴茶会,是不是换上官服比较好啊?”

    黄石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头盔,还有在头盔上昂扬挺立地白羽:“不必了,孙公子请。”

    听黄石这么,孙之洁倒也不坚持,他乘了一顶软轿就出发了。到了毛府后,毛承斗作为未来地辽东大将,也乘上了一顶轿子。孙、毛二人的轿子和黄石地卫队一起行进在道路上,让两侧的人群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他们不知道轿子中是何方神圣,竟能请动这些白羽兵护送。

    到了他们常去的凉亭后,孙之洁对黄石解释,因为孙承宗不太同意皇帝调边军入京,所以现在他祖父为了表明立场,也不能和黄石见面。但孙之洁强调,如果黄石这次是单身入京的话,来孙承宗是非常希望能和他面谈的。

    黄石点头称是,经孙之洁一解释。他也明白了这是立场问题,只要边军一天没有离开京师,那起先表示反对的孙承宗就不好和黄石见面。今天黄石表现得很温顺,孙之洁微微迟疑了一下又道:“家祖父让我带一句话给黄将军。”

    “孙公子请讲。”

    可孙之洁并没有立刻,而是又补充了一句:“唔,这话可能有些不好听,但也是家祖父地一番好意。希望黄将军不要动怒。”

    “阁老对石的好意,石心中一直有如明镜。孙公子但讲无妨。”

    “嗯,家祖父,黄将军年少得志,不太懂得韬光养晦,大概也不记得江彬的故事。”

    江彬当年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保卫了国家的边疆和百姓,因此深得武宗的宠幸。他统帅边军入京后。文官集团虽然隐忍不发,但等武宗一死,江彬也就身败名裂了。用这个故事来比喻黄石虽然很合适,但这话起来实在是不吉利,所以孙之洁讲完后也暗自揣揣,担心黄石会勃然色变。

    出乎孙之洁意料的是,黄石脸上却一点儿怒意都没有,恰恰相反。黄石站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