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五十四节 狂澜(中)(第3/6页)窃明

之君崇祯上台后,东林内阁建议他按一条鞭例,通过向农民收赋的办法来补上部分宗室所需,崇祯同意了这个票拟,陕西因此又多了一份加赋。

    此外,东林党号称要给陕西治水增产,按一条鞭例……

    而且,东林党认为给甘陕军镇运输粮食地费用也不该完依赖盐引……

    还有。……

    原在丰年被张居正评估为亩产收入可到四、五钱银的陕西省,天子和东林党在崇祯元年给当地农民定的亩赋税总和已经高达二两银子。

    ……

    黄石在正月底回到福建,此时朝廷逮捕俞咨皋的命令刚刚到达,他闻讯立刻前往泉州面见福建巡抚朱一冯。等见到了朱巡抚后黄石也不客套,直截了当地道:“朱大人,末将不习海战。如果把俞老将军下狱的话,末将更不知如何编练水师、更无法清剿賊寇了。”

    朱一冯也早已经急得如同热锅上地蚂蚁一样,但眼下这种情况他也是自身难保,更不要去保俞咨皋了。他向黄石苦笑道:“黄帅,这次贼寇直入闽省腹地,这么大的事情,御史已经吵翻天了,这怎么可能不追究责任呢?”

    “朱大人,现在至少有一万到两万贼寇来就是原福宁镇的官兵,如果朝廷以前不撤澎湖水师。现在也不会演变到这种地步啊。”

    朱一冯连连点头。随口附和道:“黄帅的是,都是魏逆那个奸贼。如果不是他撤澎湖海防,确实不会有今日之乱,但现在什么都没有用了。”

    郑一官人希望把事情闹大以求招安,从而名正言顺地在福建设卡收保护费。而郑军中的主力也是前福宁镇的官军,所以接受招安在郑军中非常有市场。历史上熊文灿出马后,郑一官立刻就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为福宁镇的海防游击。

    得到大明地官身后,郑一官就和福宁镇军密切配合,利用朝廷的资源歼灭了闽海上其他各大股海寇,规定从台湾海峡过的所有船只都要向他缴税,否则就不保证商人的货船安。崇祯八年后,郑一官每年收入在数百万两银子以上,他凭借大明官身和舰队垄断了东南沿海的贸易,养兵数十万之多。

    如果仅仅是个人感情的话,黄石对郑家还是很有好感地,他还记得自己时候去厦门时,大人曾经指着鼓浪屿的一个雕像给他看:“这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他从异族人手里收复了祖国的领土,他的英名会世代相传。”

    当时黄石的长辈也曾告诉他:“郑成功一辈子做的最大的错事就是提拔了一个叫施琅的汉奸。这个施琅因为贪图富贵,背弃父母之邦,把祖先的衣冠文化出卖给了异族人,用同胞的鲜血染红了自己头上地顶戴,真应该在郑成功地雕像前塑造一尊施琅的跪像!”

    等黄石长大后,他才渐渐了解到,郑成功地父亲干的也是和施琅一样的勾当。等清兵南下的时候,被隆武帝依为国之干城地郑一官和满清私下达成协议。出卖了对他信任有加的大明隆武皇帝和福建的百姓。在满清残忍地屠杀沿海三十里的百姓时,身为泉州人的郑一官还卑颜屈膝地请求满清封他为“闽海王”,最后还带着自己几千万两的积蓄去北京留辫子当寓公。

    而郑成功却掷地有声地道:“父不为忠臣,则子不为孝子。”断然拒绝了满清的招降。

    因为郑成功这个人,黄石对郑家没有什么恶感,对郑家也没有杀心,不过现在黄石是官兵。而郑一官是海寇。

    ——这不是个人恩怨。

    黄石在心里对自己了一声,然后抬头问朱一冯道:“末将敢问朱大人。大人是主抚还是主剿?”

    朱一冯当然是主剿地,但现在眼看已经剿不下去了。朝廷既然已经动了启用熊文灿的意思,那就明主抚派已经在朝廷里占了上风。郑一官屡次声称要接受招安,看来熊文灿多半能把招安地事情办成,那他朱一冯不定会因为“处置不当、激起变乱”而永远失去复起的机会。

    这些天来朱一冯前思后想,对自己的前途已经近乎绝望,他听黄石问出这样的话后也只有报以苦笑:“南协水师覆灭。俞老将军下狱,黄帅还有什么办法么?”

    “修桥铺路无骨骸,杀人放火金腰带。聚众作乱,攻掠州县,然后受招安摇身一变成为官身,天下岂有这么便宜的事情?”黄石负手冷笑了几声,大声对朱一冯道:“朱大人,末将认为应该从严剿办。绝不进行招安。”

    “黄帅好气魄,只是国朝对于内寇一项是抚办的。”

    “那是对吃不下的饭地流民,不是对海盗、倭寇。此次贼寇深入内地,杀害官兵、平民数万,导致朱大人和俞老将军被弹劾,俞老将军更甚至有性命之忧。如果俞老将军有了什么万一。反倒让末将和贼寇成为同僚,那末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

    “黄帅的好!”朱一冯情不自禁地赞同了一声。郑一官这次攻破诸多州县,闹得朱一冯的官位也要没了,如果朱一冯丢官的同时还看到郑一官成为朝廷命官,那他觉得自己也是要被活活气死的。

    不过气归气,朱一冯脑筋转了一下就又气馁了:“奈何没有粮草、船只、水手,也没有水师大将,这又从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