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一顿饭(第一更)(第1/2页)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最新网址:    终端生产加工的职工,张浩南并不缺,但管理岗就没办法。

    如果单独一个厂拎出来,也没什么难的,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这三个不出问题,整个厂就不会出问题。

    在旁人眼中最紧要的财务、人事,于单独一个小型加工厂来说,只要不是想着做阴阳账本,又或者是黑合伙人的钱,说无关紧要可能有点过分,但远不如一个熟练工重要。

    重生前张浩南都是外包记账,他也不偷税漏税,没有那么多机密。

    那时候脾气相投的同行,也大抵如此,有些为了给小孩攒婚房的会计阿姨,往往会一个人做两三家厂,最疯狂的阿姨甚至加班做五家厂六家厂。

    但现在不行,有了“沙城食品”这个大框架,组织规模和复杂度极大膨胀,这不是什么千八百万身家土老板可以靠一张脸就能镇住全场的情况。

    企业组织结构每一个细节都要开始正规化、专业化,不得不这么做,否则出现重大纰漏,张浩南亏个几百万几千万都只是小事,跑去跟赵刚住同一个小区聊聊赵黛的近况也不是不可能。

    有了魏刚的支持,整个“沙城食品”的组织结构,几乎就是老沙城粮油公司的翻版。

    只是人事、财务不再受上级领导单位领导,也不对其负责,而是面向张浩南一个人。

    目前“沙城食品”的代理副总、财务总监,就是原沙城财政局副局长,病退下来一直闲着没事做的丁永。

    丁永是毕业于江右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高材生,如果不是生病,仕途还是能更进一步的。

    只是病退下来养好了身体,人也已经过了六十岁。

    若非魏刚亲自过来请他出山,他也没有多大兴趣,每天就是钓钓鱼打打小麻将就行了。

    他原本见张浩南年轻,本以为张浩南会舍不得这个那个,然后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万万没想到,在碰头会上,张浩南就直接让他当副总,年薪十五万。

    此事整个“沙城食品”内部都是知道的,也引起了不小的热闹。

    丁永并不缺这一年十五万,但对张浩南的态度,很是高兴,跟魏刚吃饭的时候,也对“沙城食品”在做完罗斯国订单之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信心。

    放权和甩手掌柜,那是两回事。

    张浩南并不担心“沙城食品”的管理层作妖,因为一线生产单位,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所有厂长、车间主任只要是自己的人,这就行了。

    而且厂房不是车子,不会一夜之间挪地方,只要还摆在大桥镇、五家埭村,秦桧、和珅来给他在做事,他都睡得放心吃得安心。

    放权给丁永,是为了方便丁永迅速地将“沙城食品”组织结构盘活,从互相不熟悉到组织流程顺畅,是需要润滑剂的。

    润滑剂就两样,权、钱。

    丁永去说服那些借调过来的管理、财务、销售等等人员,首先得有这个权,其次就是张浩南大把大把撒币。

    就像销售岗,怎么让他们舍得千里奔袭之后还能酒精考验?

    无非就是提成不拖欠不打折,别说普通销售,连刘知远这样的老板,徐振涛这样的干部,都是无比心动。

    而张浩南还真就没有计较少赚那几万块。

    老板值不值得跟,对销售岗来说,扯别的都是放屁,允许你老板画饼,但不能只有画饼,得先喂两口。

    皇帝不差饿兵,自来就是这个道理。

    也因此丁永在梳理组织框架,搭建各种组织部门的时候,不能说无比丝滑,但绝对没有磕磕绊绊。

    张老板那是真的大撒币。

    但张浩南撒币的同时,也让丁永感受到了撒币的力量,光五家埭食品加工厂的流水,因为新开两条线,月流水超了一千两百万。

    就凭这一家厂的流水,镇商行授信就是三百万,必要时候拿来付个工资足够了。

    而一模一样的厂,张浩南在大桥镇还有一家半,那半家厂就是大桥肉食加工厂。

    尽管欧式香肠还没有大规模生产,但本地苏式香肠是已经开始贴牌出货的,最大的客户就是姑苏个别单位。

    散货订单虽然不如大客户来得生猛,但发往松江也已经超过了八吨,瞧着是不太多的样子,可订单却是每天都有,多点少点,主要是厂长王爱红援助家乡的招牌摆出来,是真的好用。

    整个“沙城食品”现在还处于磨合期,丁永也是老一辈的“老传带”,张浩南本家叔叔张直盛也好,还是说舅公家的表叔蔡存诚,甭管原先什么单位什么年龄,来了就是新人,跟着财务精英做助理。

    在王爱红包车返回沙城的当天,村里的水泥路撤掉了路障,算是正式贯通,路面并不宽,跑一辆五吨卡车还是绰绰有余的。

    有了这条路,村里另外几个生产队的闲言碎语也烟消云散。

    魏刚还专门过来看了看,新闻跟踪报道的时候,也将张浩南描述成了“农村带头人”,村长吴仁娟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