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月初十五’(书友群在作者留言)(第2/3页)华娱好人传

这茬!”

    ……

    如果说美团的出现,拯救了张老师的胃,那滴滴的出现,就是拯救了李算的肺,前者让张老师不至于饿死,后者让李算不至于被尾气熏死。

    在网约车还没出现的时代,李算只能站在大街上,拼命挥舞自己的小手,终于拦下他命中注定的白马王子。

    司机师傅是本地人,听李算说的这个地儿在远郊就不愿意去,好在李算带了钱包,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从来都是精确制导。

    李算要去地方很远,远到司机师傅都得电话问路。旅途中。李算在手机网页上找到了滴滴,它刚刚成立,投资可以,但指望它在全国铺开,还得好几年!

    ‘得考个驾照了。’

    李算想,‘还要买一辆车,能带人兜风的那种。’

    李算把考驾照的事儿提上日程,然后就在网络上查询国营服装厂的讯息。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给这些‘铁饭碗’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机遇,八亿件衬衫的国家级大单已是昨日黄花,但服装在电商领域的爆发,还像是没出阁的大闺女。

    嗅到这股风的人不少,排除不会干的,没本钱的,走错路的,李算还在T1集团,而且很可能杀出重围,夺得冠军。

    因为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如张大奕的牛,就牛在如涵的供应链,那两位在广州搞服装批发的小老板踏上了时代的风口,和张大奕一起,创造了号称‘网红第一股’的如涵。

    可即便在纳斯达克敲钟,如涵也在时代大潮中走了弯路,想规模化培养网红的如涵,哪怕是到2022都没能培养出第二个张大奕。

    但柳暗花明的是,张大奕在如涵股价跌破发行价的过程中,凸显出本身的不可复制性,让网红不可培训,成为了市场的铁律。

    下了车,没去看逃也似的司机,李算望向那扇破败的大铁门。这里是人迹罕至的乡镇,最要命的是,门口的保安亭中并没有人。

    锁上的大门也没说贴个联系电话,往日里如同印钞机一般,二十四小时不停工的纺织机被锁在库房,看看正当空的日头,李算也只能脱下西服当坐垫,在大门口坐等。

    都用不上两年,这里的房价便价值普通百姓的一辈子或者几辈子,现在李算坐这儿还可以望见魔都的惊世繁华,等到这里开发的时候,便可以亲眼见证一座城市是如何拔地而起,如何惊讶世人。

    重生有一个多月了,写了本书,没怎么挣钱,文人骨子里那种视金钱如粪土的劲儿还在,可世界就像扬幂的男朋友,该来的总会来,该发生的总会发生。

    所以,挣钱吧,挣了钱,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李算用左手赶跑了脸上的苍蝇,一个端着饭盒的中年男人站在李算身后,盯着他头顶因为受伤而留下的那块儿地中海。

    “你干嘛的?”

    听到来人声音,李算立刻起身,言简意赅的告知对方,“来送钱的。”

    ……

    每逢月初十五,一些许愿场所就会组织法-会,寺庙叫和尚,道观叫天师,就连那些没有编制的山村野神,也有人给组织一帮信男信女,聚在一块儿,唱那些只有本地人能听懂的经。

    李算去拜过,买了三五把香,转着圈的围着香炉猛-插,凑够一小把就双手合十,虔诚拜托。

    ‘文圣星君显灵,文圣星君显灵’

    可当李算从庙里出来,看在花钱捐赠的面子上,指点迷津的人才告诉他。

    你那拜的不是神,是香炉。

    看那端着饭盒的中年男人,规规矩矩的给财神上香,李算还觉得这事儿成了,甭管信不信这个财神,但是没人不喜欢钱,这国营服装厂五年前还是魔都的税务龙头,这中年男人是见过大钱的主儿,虽可能瞧不上他这点蚊子肉,但这几年蹉跎,足以把他磨的通透。

    规矩算什么?钱多好啊。

    “不行。”

    看着中年男人坐回桌前,扒拉那份西红柿炒蛋,李算以为自己听错了。

    “什么?”

    “我说不行。”中年男人重复:“厂子不能租给你。”

    “为什么啊?”

    “上千万的机器呢,你弄坏了谁负责?”

    “不,你就放这也是生锈囤灰,给我用用,还能创造效益,怎么不行?”

    中年男人给李算上课了:“你懂什么?那机器是我的吗?是国家的!用坏了当然得赔啊!”

    李算认了:“行,用坏了我就赔,我赔行吧?”

    中年男人终于问出那句:“你有病吧?”

    “我没病能来给你送钱?原来纺织厂的员工名册还有吧?那个附赠行吗?我招人。”

    中年男人终于放下西红柿炒蛋:“你要有钱,别地送去,我这儿肯定是不能要,后门没锁,顺着那出去啊。”

    李算就觉得你有病吧?华夏大地上,什么时候出来人,说不要钱啊?

    “你是对我个人有什么意见吗?我没得罪你吧?”

    “不是那回事儿,不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