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_后记(第1/2页)古董局中局(全套共4册)

    最新网址:    “亲王马伯庸”这五个字,就是品质保证。

    果然,在这本看似不够KUSO的中,他依然如祖千秋论酒杯般,侃侃而谈,将古董行当中的鉴定、收藏、造假、设局一一道来,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

    字画、青铜、金石、瓷器……每一件古董背后,都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而每一件仿冒品背后,都是机关算尽的机巧和匪夷所思的圈套。

    古董造假、字画仿冒,古已有之。东晋时,康昕仿冒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连他儿子王献之也辨认不出来;宋朝皇帝宋徽宗喜欢造假,仿制了一大批商代的青铜兵器,摆在宫廷里,乐此不疲。

    在古董斑驳的纹理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可怜的人类却只会用金钱去衡量它。

    而本来一文不值的东西,精心涂抹一番,就可以价值连城;巨大的利益,令无数人铤而走险,更有一些家族,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在这个晦暗不明、凶险万状的江湖上营生。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传世杰作,全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场面浩大,笔法精致,极富有表现力。

    此画甫一完成,张择端就将它献给了宋徽宗,自此之后,辗转数十手,经历了元世祖、文宗、徽宗、明世宗、穆宗、神宗、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宣统,最终由末代皇帝溥仪带到东北。

    13个皇帝曾将它视作珍宝,更吸引了近千年来无数胆大妄为的江洋大盗,拼上身家性命,要将它占为己有。它四度被收入皇宫,又四次被盗出宫,成为无数收藏者觊觎的惊世国宝。

    这样的名作,自然也被列在东北亚研究所的《支那骨董帐》上。而许愿则发现,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并不完整。

    当初张择端在画时,曾另补过小半卷,合二为一,方是汴梁风物的全貌。此一小段补卷,在藏古界只有耳闻,没有人见过真迹……

    翻开本书,了解古董行当里的文化传承与江湖险恶。

    马伯庸,著名作家,公认的“文字鬼才”,功底扎实,文风多变,作品广为流传。曾获2010年人民文学奖。

    第一章夜半盗墓“吃现席”

    玩古董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是眼光,有人说是人脉,其实都不够准确。古董这一行玩到极致,真正要讲究的就两个字:“缘分”。所以老一辈玩古董的人,大多信命,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不强求。若是一件玩意儿跟你没缘分,你把它强弄到手,这叫逆天而行,会招引无穷祸患,那件古玩不再是善品,反成了噬主的凶物,……

    第二章寻访郑州瓷器造假窝点

    这是一处位于燕郊的墓园,在河北三河灵山脚下,离北京五十多公里,谈不上什么好风水,但胜在僻静。这时候非年非节,来的人很少,特别安静。阳光均匀地泼洒在这片静谧的墓园之间,风吹过两旁黄绿颜色的树木,发出一种深邃安详的声音。我买了两束菊花,缓步穿过墓园。大眼贼的后续审判都交给方震,我独自一人先返回北京,哪……

    第三章故宫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图》是赝品?!

    寻常的农家小院里,都是些猪圈鸡舍,堆放农具蔬菜之类。而在这个院子的空地里,堆放的却是密密麻麻的瓷器!确实是密密麻麻,一点不夸张。院里头这一片宫碗顶上搁着好些折腹碗,那一堆橄榄瓶旁挨着更多葫芦瓶,一摞一摞的青花高足盘堆得跟饭店里的洗碗槽似的,摇摇欲坠。墙角居然还放着两尊四灵塔式盖罐。月光下放眼望去,白……

    第四章第二张《清明上河图》惊现香港

    这一天晚上,郑教授再次来探望我,他眼窝深陷,比上次见我更加憔悴。我自知理亏,缩着脖子讪讪打了一声招呼,没敢多说话。郑教授一点没客套,劈头就问:“你听说过百瑞莲拍卖行吗?”这个名字我依稀有点印象,好像是香港的一家古玩大拍卖行,英文名叫BRILLIANT,以拍卖过米芾真迹和一尊明青花而着称。但我知道……

    第五章寻找鉴定《清明上河图》的关键

    我靠在车里,头依靠着车窗,眼睛朝前方呆滞地望去。车前方漆黑如墨,只有两道车灯勉强照亮前方几米之内的公路,能看到一道一道白印不断后移着。我仿佛穿越回了跟着大眼贼吃现席的时候,唉,相比现在,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幸福啊。我和药不然离开江边别墅以后,我本以为会先回到市里休息一夜,次日再出发,可药不然一路没停,……

    第六章残本的秘密

    钟爱华是这一次《清明上河图》危机的始作俑者。如果不是他把我诱入郑州,接下来的一切麻烦都不会发生。这个家伙有着精湛的演技、犀利的洞察和果决的手段,放到战争时期,简直就是个王牌间谍的料。不知道百瑞莲是从哪里挖掘出这么一个人。如果可能的话,我真想立刻跳出去,狠狠地揍他一顿,然后拷问出他所知道的一切。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