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摇滚崔建(求订阅)(第2/3页)劲歌香江

    主音吉他、伴奏吉他,架子鼓,贝斯……一应俱。

    而正在忙碌的这几个人,分别是崔建、**、周明、安绍华、文博、杨乐、李秀利。

    部都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韩劲对他们也是久仰大名了。

    “崔建!”“崔建!”“崔建!”……

    随着演出的即将开始,观众聚多,气氛也在逐渐升温。

    他们调试乐器发出的声响,就已经令在场的人开始激动。

    其中更有不少狂热的女粉丝,尖声喊着崔建的名字,跟那些日、香港的女歌迷并无二致。

    韩劲听到她们的呼声,也不禁有种恍如重回香港的感觉,实在是太像了。

    看来人的感情始终都没有二致,无论在哪里,香港≌,英国还是神都,表达的方式还是一样一样的。

    很快他们调试好了乐器,演出正式开始。

    第一首歌就是《不是我不明白》。

    架子鼓一响,电吉他一弹,现场马上就嗨了起来。

    八零年代的人刚刚经历过那场运动。遭受重压之下,就好像弹簧一样,一部分人挫勇,压得重,弹得高;一部分人压过了劲儿,脊梁骨都折了,再也恢复不过来了。

    而现在聚集在这里的这部分人,无疑就是属于那种压得重,反弹高的人。因此他们打心里喜欢摇滚乐。

    因为摇滚乐的内核,就是真实、自由、强烈℃实的心理体验、强烈的情绪抒发、自由的思想表达。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当崔健吼出这一句的时候,场观众都跟着一起呐喊起来。

    连韩劲都为崔建的表演而热血,忍不住跟大家向他欢呼叫好。

    “有媒体来了!”就当一首《不是我不明白》唱完,崔建正打算唱《我爱我的吉他》时,忽然就听人群后面有人喊道。

    随后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涌进来四五位扛着摄像机的外国人。

    大家愣了一下,还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有学生帮忙解释道,“他们是米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来拍‘中國的摇滚’的。”

    听到人这么喊,大家马上就激动起来。

    八零年代,中國刚刚打开国门,宣布走改革开放之路∽国对此大表欢迎,以为中國从此舍弃**,走向资主义道路。

    因此不仅诚恳邀请邓公访美。而且还鼓励米国资投资中國,像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就先后登陆中國,甚至还邀请中國一起研发武器,在那一段时期中美就像新婚夫妇一样,正处在蜜月期。

    人们对米国还是非出慕和尊重的。将它视为是海外天堂,对它的文化,对它的经济,对它的制度都崇拜不已。

    来自米国的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来自米国的判裤、蛤蟆镜。来自米国的摇滚乐,录影带等都受到热捧,也吸引国内不少人想要移民去米国。

    九零年代,曾有一部轰动国的电视剧《神都人在纽约》,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拍摄的°港也有导演拍摄了类似的电影,如张蔓玉、梁佳辉合演的《爱在他乡的日子》等。

    因此当学生们听是米国媒体要来拍摄“中國的摇滚”马上就了起来,不像二十年后,国人都知道那句话“做人不能太nn!”别欢迎他们拍摄了,不把他们打出去就算好的了。

    这些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工作人员们也是听今天有中國第一支摇滚乐队在这里演出,因此马上就找了过来,想要拍一下中國年轻人的精神面貌。

    要知道摇滚就是从米国发展起来的,在几年前,绝对想不到中國内地会有人敢唱这种歌曲。因此这件事非承意义,代表了中國的进步,也代表了米国软实力的强大。

    他们从通道中走了过来,然后开始架设机器,准备对崔建等人的表演进行录像。

    崔建都还是第一次面对外国媒体,也不禁有些激动,正不知该什么时,杨乐忽然指着他向摄像机大声喊道,“他叫崔健!i-nae-i-ijian!”

    现场的观众也跟着一起大声喊了出来,让崔建忍不驻动地流下了男儿泪。

    韩劲见到此情此景,都忍不住有些感动。

    正准备再继续欣赏崔建的演出时,忽然就发觉有位外国人正目光炯炯的看着自己。

    韩劲侧脸一看,跟他对视了一眼,见他眼睛一亮,连忙将头扭过来。

    “啊,你不是韩么?”那位外国人惊讶的叫道,“斯蒂勒,快看,是韩!”他一脸激动地指着韩劲道。

    身为记者的,首要一点就是要眼明手快$果连重要的新闻人物都不认识,那还怎么找新闻?!

    摄像师斯蒂勒也连忙将摄像机对准了过去,果然就见到韩劲的侧脸出现在镜头里。虽然他低着头侧过脸,故意的躲避着拍摄,但是他还是依然将他认了出来。

    “韩,真的是你!”这几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人马上将韩劲给团团围住了。

    在场众人见他们如此激动,都还未搞清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