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海参崴(第3/7页)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实验室里头,周济民见到了好几位老教授,他们都是航发动机的先行者。

    一番交流下来之后,周济民不由感慨万千。

    要不是由于起风了,内地这些科学家,肯定可以力挽狂澜。

    改开之后,由于风的关系,当时很多人还是被束缚住双手双脚,更别说科研工作者了。

    因此,内地落后,被外国卡脖子不是没有原因的。

    仔细想想,后世的时候,内地在全面落后的情况下,依然成功走出了一个内地制造的路子。

    别说什么内地制造技术低端、赚不了钱等等,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制造实力才是最符合当时国情的路子,并且也给未来向上游发展提供了方向。

    “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这些人。”

    可他刚想到这一点,就不由摇摇头,难啊。

    有些人想要作死的话,他能拦得住吗?

    再说了,哈工大这边离京城那么远,他怎么保?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

    此时,大家对于周济民提出的涡扇发动机这个观点,不说嗤之以鼻,起码是不屑一顾的。

    为毛?

    没必要!

    并非他们短视,而是要考虑现如今内地实际情况。

    涡浆发动机就已经足够了,毕竟要上万公里的航程,基本上都是飞国外了。

    而在国内的话,只需要在其中几个中转机场进行中转就可以了。

    没必要搞那么麻烦。

    再说了,涡浆发动机的油耗是真的低,不选它选谁?

    而涡扇发动机,听周济民介绍完之后,有人就提出了两个问题。

    “技术难度那么大,谁来搞掂设计图纸?国内又有哪家工厂符合零配件的生产要求?”

    要知道涡扇发动机实际上就是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后方再增加了1-2级低压(低速)涡轮,这些涡轮带动一定数量的风扇,消耗掉一部分涡喷发动机(核心机)的燃气排气动能,从而进一步降低燃气排出速度。

    风扇吸入的气流一部分如普通喷气发动机一样,送进压气机(术语称“内涵道”),另一部分则直接从涡喷发动机壳外围向外排出(“外涵道”)。

    因此,涡扇发动机的燃气能量被分派到了风扇和燃烧室分别产生的两种排气气流上。

    这时,为提高热效率而提高涡轮前温度,可以通过适当的涡轮结构和增大风扇直径,使更多的燃气能量经低压涡轮驱动风扇传递到外涵道气流,从而避免大幅增加排气速度。

    如此一来,热效率和推进效率取得了平衡,发动机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效率高就意味着油耗低,飞机航程变得更远。但是大风扇直径增加了发动机的迎风面积,所以涵道比大于0.3的涡扇发动机不适合超音速巡航飞行。

    而这些无疑都突显了刚才那两个问题,设计难题和生产难题。

    周济民闻言,苦笑了一声,表示他可以完成设计图纸的方案,不过工厂的选择,集合全国之力,应该是可以完成的。

    “周主任,您也知道是应该可以完成的,也就是说,无法确定。”

    有人再次反驳,道:

    “反正我认为现阶段来说,涡浆发动机就足够了,不要像863工厂一样,搞到最后,还是搞出来一个彷制飞机,贻笑大方.....”

    听到哦这里,周济民沉默了。

    只好表示,那我自己来吧,不过,我需要借用你们的风洞实验室。

    对此,其他人自然没有说什么。

    从实验室离开之后,周济民回到招待所,当即就给老林写信了。

    他需要老林在京城那边召集人员,搞一搞涡扇发动机的实验室,同时还需要申请一些材料。

    其实,实验室只需要放在航天航空大学内部就可以了,人员也可以随手从大学抽调。

    忙完这些后,周济民便打算联系老毛子了。

    毕竟他来哈工大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研究涡扇航空发动机,而是跟老毛子交易,拿到他需要的原材料。

    接下来一周的时间,他都在跟老毛子进行联系,平时的话,要么待在招待所,要么去实验室。

    反正两点一线是生活,要多枯燥就有多枯燥。

    这天,终于跟老毛子进行对话了。

    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黑夜见面,就在城郊外的一处小树林。

    “你好,这位先生,你真的可以提供粮食?”

    老毛子奥列格相当警惕,周济民呵呵一笑,直接拿出了一包样品递给对方。

    里面有大米,有一小品食用油,面粉等等之类的。

    奥列格的表情十分精彩,实在不敢相信,这些样品的品质简直就是好到爆炸。

    “你能提供多少这样的粮食?”

    他急了,周济民笑了。

    “你想要多少,就可以提供多少,问题是你能提供什么?”

    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