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王牌飞行员(求订阅)(第6/7页)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而卢鸡国周边周家,除了老毛子,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老毛子不可能有这样叼的客机实力,要是有这样的客机,早就让媒体报出来了。
至于媒体报道的沸沸扬扬的协和超音速大客机,至今还没影呢。
而丑国那边,有这种可能,但完全没消息,何况还是突然出现在卢鸡国领空,也完全没有道理啊。
飞机上,周济民一直在盯着屏幕,但始终没有往最坏的方向发展。
捏了一把汗的同时,人也轻松了不少。
下一刻,他就以最快的两点五马赫速度,迅速离开了。
后方的飞行员霍克,看着迅速变成小点的客机,彻底呆滞住了。
这特么的到底是什么客机?
为什么可以达到两点五马赫的超高速?
难道它不怕解体吗?
不怕噪音吗?
众所周知,超音速飞机在低空飞行的时候,足以震碎玻璃。
当年在中东的战争,那支离破碎的新闻画面,至今仍记忆犹新。
而霍克自己,最想让飞机设计专家解决的问题就是噪音污染问题。
就算他带着耳塞,也无法解决他耳鸣问题。
火速离开卢鸡国领空的周济民,可没有霍克的疑惑。
等他确认安全之后,却也没有想回机舱休息的想法了。
眼下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火力、隐形、降噪等问题。
但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是容易的。
甚至一个比一个还要难。
火力问题,也就是战机导弹,这玩意儿,连内地自己都没玩明白,他个人能搞定?
隐形飞机有不少问题,一种是肉眼隐形,一种是战略意义上的隐形,也就是狭义隐形飞机。
前者不必多说,估计也就只有影视剧作品才会出现。
就像复联里的瓦坎达隐形飞机一样,彻底在肉眼上隐形,还特么的完全没有声音。
飞行过程中没有声音的飞机,这种飞行器,真特么吊炸天。
后者则是后世很多隐形战机的标配,这种隐形只是从雷达系统、卫星系统上不再显示而已,并不是肉眼的隐形。
比如后世经常听说的五代机,歼20战斗机、f22战斗机等等。
最后一个降噪技术,周济民是完全没有任何头绪。
如果可以做到像瓦坎达那种隐形飞行器,那么他去任何地方都将变得十分简单。
可惜,这只是幻想而已。
但,终归是有目标了嘛。
虽然他没有离开驾驶舱,但却依然将飞机设置成自动巡航飞行模式,然后开始搜集资料。
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噪音是很难消除的,但电能推进引擎,却有可能降噪。
再辅助以其他降噪系统,那么很有可能就是瓦坎达那种飞机了。
从科幻到现实,其实很多时候,现实比科幻更玄妙一些。
不少顶尖物理学家,都认为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玄学,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
只不过这中间到底需要经历什么,无人可知。
除了噪音之外,老生常谈的环保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并且电推进引擎不需要那么大的储油罐、管道、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相应冷却机构等。
“太难了,还是以后再慢慢搞吧。”
找了一些资料,越看越心惊肉跳,看似简单,实在涉及的领域太多了。
所以,即便他心里很想要,但也只能望梅止渴了。
现在是根本够不着啊。
电推进引擎,说得简单,可仅仅只是一个推力器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还有就是能源供应问题,也是很大的限制。
在太空中还可以伸展两翼,利用太阳能电板发电,为引擎提供电能。
可在地球上呢?
压根不可以这么做,到时候还得靠蓄电池。
欧洲这边提出的霍尔推进器,那都是千禧年之后才实现的目标。
现在可是六十年代,丑国那边搞出来的是电火箭引擎,但还在实验室里面,压根没有表现的机会。
把资料丢回空间之后,周济民这才把注意力放到之前在艾瑞斯实验室的那些收获。
那个实验室确实够大够全面,高端精密机床总共五台,这应该是丑国、日耳曼和卢鸡国三国最先进的技术结晶了。
从五十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就已经进入了自动化时期了。
自二战之后,数控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已经遍地开花,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机床也迎来了数控机床高速发展的春天。
虽说这些数控机床,周济民看不上,毕竟用的都是晶体管嘛,电板也是一言难尽。
但该说不说,这些玩意儿,对内地来说,帮助很大。
再有就是十分齐全的金属原材料了,这些玩意儿,极大补充了周济民的库存。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