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三个要求(第3/4页)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跟钱老等人进行技术层面的交流,持续了大概半个多小时。
这期间,老人家他们虽然听不太懂,但也在认真听,仔细观察。
领导们都可以确定,周济民可以完成这方面的技术任务。
钱老他们也认为可行性很高,是支持的态度。
那么接下来就是项目一旦启动的话,资金和人员调配的问题了。
“领导,资金方面,我这边可以负责整体项目预算的百分之五十,但是我们有三个要求……”
钱老等几位大老顿时目瞪口呆了起来,什么情况?
难道是他们听错话了?
还是周济民嘴瓢了?
整体项目预算的百分之五十啊,周济民领导的科研团队,这么有钱的吗?
他们的钱从哪里来?
都不需要国家的资金支援吗?
除了老人家之外,其他几个领导也是瞠目结舌,但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这两个项目,所涉及的资金是几十亿的规模。
即便是百分之五十,那也是十几二十亿,乃至更多的资金。
周济民能拿出来那么多钱吗?
要是能拿出来的话,为什么不上交国家?
可惜,领导层不知道的是,六四小城的资金,还真交税了。
但资金周转的权力还在周济民这边。
毕竟整个六四小城从无到有,国家根本没有投入一分钱。
只是后来,才帮助解决了金属材料、人员紧缺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资金基本上都是周济民支付的。
整个六四小城的收入和支出,老人家是很清楚的,他是百分之百信任周济民。
“你说说看,什么要求?”
老人家点了一根烟,笑着问道。
“第一,还是人才问题,我们还需要招收最少两万名初高中毕业生,还有最少五万名工人……”
会议室里,周济民的声音响亮:
“第二,如果是需要跟其他工厂合作,那么其他工厂必须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配件的生产工作,不可以拖延……”
这第二点要求一说出来,会议室内的不少大老和领导都纷纷变了脸色。
要求也忒高了吧?
现在这个时候,很多工厂能完成工作任务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更别说什么保质保量,还要规定期限了。
“这一点要求必须做到,如果做不到,我们是不会跟这家工厂合作的……”
说这话的时候,周济民的声音铿锵有力,态度十分坚决。
拖延症是不可取的,不管怎么样,这点要求绝不能退让。
“哦,你准备如何保证落实这一点呢?”
老人家倒是很澹然,询问具体的方案。
他知道周济民这小子有很多鬼点子,所以逼一把,准没错。
“领导,这个很简单,在跟工厂签订合作协议之前,我们会派人进行审查其资格。”
顿了顿,周济民接着道:
“如果没有相应的资质,我们自会取消合作。”
“合作协议签订之后,我们会上马相关的监控监管措施,并且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成果验收,一旦不符合要求,就会打发回去重来……”
嘶!
大家都忍不住轻轻抽气,会议室的温度还微微下降了一些。
只有老人家不动声色,让周济民继续说第三点要求。
“第三点是建议,希望国家在靠近赤道的南部沿海省份建立一个卫星发射中心……”
这个要求,讲的还是钱。
并且还是一大笔资金!
老人家闻言,却笑眯眯地问道:
“国家可没有钱,你们还能拿出多少钱来支援一下?”
周济民闻言,苦笑道:
“领导,我们的钱具体去哪了,您也知道啊,很多项目都需要钱,如果领导要是同意的话,我倒是可以上马几个赚钱的项目,但这样的话,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利益,而且……”
后面的话,周济民并没有往下说了。
很明显,他说的是电话的项目。
现在很多国家地区,连小灵通都还没消化,甚至都不知道这东西。
换句话说来说,小灵通的钱,还能继续赚,而且赚好几年呢。
打从一开始,小灵通的目标用户就是那些中产阶层或者富人阶层。
普通人,基本上是不会买小灵通的话。
一旦推出电话,小灵通必然会迎来灭顶之灾。
即便降价处理,让普通人可以买得起,也不会持续太久。
因此,这个计划明显不可行。
除此之外,那就是开放民用版的电脑,开启互联网时代。
但还是同样的问题,基础建设和国际背景等关系,走这条路,一样行不通。
当然,去白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