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一箭双貂(第7/8页)回到明朝当王爷

可做合适人选”。

    监察御史王良臣闻声反对道:“若用寿宁侯,莫如委驸马都尉蔡震为钦差了了!”蔡震娶的是英宗的三女儿淳安公主,辈份非常高,正德皇上还得叫他一声姑祖父,为人也是刚正耿烈,自然可用。

    刘瑾恨的直想骂娘:“这帮蠢材、废物,帮着出什么主意呀,用什么人都不如让皇上收回成命的好,你们倒是出面反对呀,你们一反对,咱家立即帮腔赞成,不定就劝得皇上回心转意了。你们这一推荐人选,此事不就成了定局么?若派勋臣功卿,怎么可能少得了杨凌?混帐,都是一群混账!”

    其实他倒委曲了这班手下了,杨凌一提出这个建议,他们就想出面反对了,可是万万想不到一直为杨凌摇旗呐喊的老焦芳先蹦出来唱反调了,焦芳是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不在,焦芳就是内阁的老大,地位比他们高的多,总不能和焦芳抢着话呀,只好先看看焦芳为啥‘窝里反’。

    焦芳出地理由十分有力,连皇上都动摇了,哪还用他们出面?可谁知道杨一清又蹦出来了,这个读书人的败类,一个大兵痞子真比焦芳还损,一开口先故弄玄虚是皇上想到了办法,然后才替皇上出来,皇上都承认是他的主意了。哪还有胆子反驳呀,事到如今,只有拼命补救了。

    杨廷和冷眼旁观,已经看地明明白白。他也受够了刘瑾的气,早就希望抬出杨凌制衡刘瑾,对此当然不会反对。所以虽然对杨一清非常不爽,还是出班奏道:“皇上,目下就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又何必舍近求远呢?臣举荐威国公杨凌查勘科道”。

    礼部尚书王华、工部侍郎李杰、礼部侍郎李铎、刑部侍郎魏绅等一批官员立即一窝蜂的响应道:“臣附议!”“臣等附议!”

    在正德心中,杨凌自是最佳人选,杨廷和等人的举荐正合他的心意,正德看了眼一直束手静立在旁的杨凌,有点过意不去的道:“杨卿,既是众望所归,你就勉为其难吧。

    朕知道,你正月里还在外忙碌,着实辛苦了些,现在又负责皇庵事宜,这样吧,皇亲国戚、勋臣功卿,你尽管挑选。多找几个帮手,就能轻松一些”。

    杨凌淡淡一笑,斜睨脸色铁青的刘瑾一眼,长揖道:“食君之禄,为君为忧,是臣子的份。臣必尽心竭力,整肃科道,请皇上放心!”

    *********************

    鸳鸯绣枕叠在一起,杨凌高躺于上,双手枕在颈下,满脸惬意的笑容。这是玉堂春的闺房,公爷府经过重新修缮整理后,取消了两间房子中间的储物室,房里大了,绣床也换了张更大的。

    玉姐儿身着一袭雪练般的白罗轻裳,肩若削成,腰系丝带。她正蹲在床边为杨凌洗着脚,人蹲在那儿,薄如蝉翼的轻纱内,淡色抹胸的边缘坟起两痕诱人的脂玉,玉腹平坦细窄,香脐浑圆浅显,纤腰不堪一握,玉腿修长洁白。

    刚洗净了的身子,樱唇粉嫩,两颊虽未涂抹胭指,却淡淡如烟霞、如粉蕊,一头湿润的乌发青丝松散的披下来,更映得那俏脸柔媚可人,呈现出一种娇艳欲滴的艳色。

    这样的绝世尤物、这样的满室春光,旁人修得几世也未必有缘见到,杨凌的双眼却痴痴地盯着帐顶,然没有注意。

    终于拉开了大战的序幕,杨凌心中有股莫名的兴奋。可能不管多么沉稳平和的男子,心中隐藏着一种好战的因子,初战得胜,令杨凌如饮醇酒,如醺欲醉,那种快感丝毫不亚于拥着玉堂春这样的美人儿兴云布雨,共赴巫山。

    今日一箭双雕,先是避重就轻,顺利救下午门百官。继而因势利导,奉旨查勘科道言官,打响了向刘瑾发动总攻的第一枪。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真正目的吧,就是意识到了,他也来不及去弥补那么些漏洞。

    利用整肃科道的权力,打击刘瑾安插在科道中的势力,只是第一下,他们的供词和罪状,将把更多的贪官污吏拉下水,那时大量的证据、证词呈送御前,铁一般的事实将使任何人也无法阻止单纯的整顿科道扩大为整个京师的官员清查。

    随后,一条条线索、一件件证据,都将指向最终祸首~~~~~刘瑾,整顿科道贪腐之风的烈火将部席卷向刘瑾,那时,自己的声势也来大,随着整个清查过程,加入进来的盟友也会来多。刘瑾,你还不倒吗?

    要因之产生的好处自不待言,利用此事,挑选一批有影响、有势力、背景复杂、人脉宽广的皇亲国戚、勋臣功卿加入自己的阵营并肩作战,将从此建立起自己在这两个特殊势力群体中的特殊地位和人脉关系。

    刘瑾作的恶太多,得罪的人也太多,到那时他还如何翻身,杨凌仔细思量半晌,都想不到刘瑾死里求活的机会,唇边的笑也发的轻松起来。

    用柔软的丝巾拭净了老爷脚上的水滴,玉姐儿偷偷瞄了他一眼,老爷唇边的笑好坏,坏的叫人心跳,他又想到什么‘整人……家’的法子了么?玉姐儿的俏脸不觉更加红润起来。

    端走了铜盆,脱了合欢鞋子,轻轻爬上了床,偎依在杨凌怀中,玉姐儿含羞带怯、妙目含情的轻唤了一声:“老爷,什么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