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风满京城(第6/7页)回到明朝当王爷
得及玩阴的动心眼,就听这女人眼睛瞎了,不觉十分遗憾,为此还特意赋诗一首“美人眸”,当众诵给好友们听,以表达心中的哀思。
此人罪恶虽多,却善于扬名隐恶,加上他为人极是阴险,就连他的朋友也提心吊胆,根不敢在外边他一句不是,名声传到京来,此人竟俨然成了一个道学圣人。
一桩桩罪过详细确凿,令人无可辩驳,顾长亭的恶名顷刻间传遍京师,人比恶人还招人嫌,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就连刘瑾派的人都唾骂不已,顾长亭被抓,还真是众望所归。
此人其实和刘瑾还真没什么瓜葛,但他和湖北镇守太监程枫相交莫逆,程枫为他做了许多事,他做为巡察御使,也为程枫隐瞒了许多横行不法的罪行,瞒而不报,为虎作怅。
杨凌治他的罪,只是先落实他的罪名,把这个人证掌握在自己手中,真实的目的,自然是通过这个知情人,牵出镇守太监程枫,从程枫,再把线索指向刘瑾。
*********************
随着都察院、翰林院、六科、十三道御使不断有人落马,刘瑾坐不住了。这都是趁着杨凌巡视大江南北的这段日子,辛辛苦苦费尽心机在科道中安插的耳目喉舌啊!
有他们在那儿捣乱,李东阳和杨廷和才没了皮调,根没有办法利用科道对皇帝施加影响,任由自己一家独大,现在杨凌搞政坛大屠杀,排着队的往下砍人呐,自己的绝对优势岂可就此消失殆尽?
刘瑾手下,是整人专家,可是杨凌领着一帮子少爷,愣没一个在朝为官的,简直没有破绽可攻,你参他什么呀?祸害完了科道人家拍拍屁股就走,你能拿人家怎么办?
政绩?他不是朝官,谈什么政绩。渎职?现在杨凌干的热火朝天,大明一共不到三百个监察官员。放在地方的一半,留在京里的一半,京里这一半,快让杨凌干掉一半了。你能人家干的不好?
刘瑾愁的把下巴揉呀揉的,都快揉吐噜皮了,卢大才子从工地上风尘仆仆的赶来了,卢士杰来了就给老乡出了个主意:“马上还手,抄家伙上,他整人,咱也整人。科道里不是还剩下几个咱们的人吗?锦衣卫、东厂不是也有些人被公公您招揽过来了吗?让东厂搜集科道官们的过失,然后让咱们的人具折上奏,弹劾告状,把水搅浑”。
张彩双眼一亮。道:“妙计,卢公子这是以火灭火呀”。
刘瑾眨巴眨巴眼,问道:“什么意思?”
张彩笑道:“卢公子的意思是,找清流的毛病,然后弹劾告状,让整个科道陷于瘫痪,到那时一些有远见的官员就会担心局势失控、查考已经变成一场大乱,再查下去就会两败俱伤。整个科道完受到破坏,他们就会上折请皇上停止查考。”
张文冕看着卢士杰自矜的笑意,缓缓道:“恐怕………还不止吧?”
“当然不止”。卢士杰微微笑道:“做天子的,关心的是天下,追求的是太平,而不是嫉恶如仇的快意。想有所做为的皇帝,都希望变法、改革,可是如果变革已经到了影响他的江山稳固的地步,那天子就宁可杀掉自己一直支持的那个人,那个替他变法改革的人来稳定江山、平息民怨、平衡政局。
这种事,自古有之。惩贪亦如是。皇上倒不会杀了杨凌,但是如果都察院、翰林院、六科十三道都陷入混战之中,皇上就得息事宁人,放弃查抄,以求政局稳定。随后,公公您就可以具折上奏,弹劾杨凌考察中营私舞弊,专横跋扈,把他的气焰打下去,这一次若败了,他一个不涉政的在野国公,势必军心溃散,从此难成威胁”。
刘瑾的眼睛亮起来,咬牙切齿地道:“好!还是卢公子高见啊!杨凌、杨凌!咱家一直不想和你正面交锋,你倒自鸣得意、得寸进尺了。现如今可不是你把持着内厂、凌驾于咱家之上的时候了,满朝上下都是我的人,我不整得你灰头土脸,我就不姓刘!”
随着贪官一一落马,手下那帮纨绔子弟敬业精神极度高涨,平时也不再谈论什么风花雪月,张口就是朝政、就是肃贪,一个个都变成了热血沸腾、关心国事的少年读书郎,父辈祖辈再三嘱咐低调、混日子,莫当出头鸟的话,早扔到了九宵云外,一个个很早就赶来上班,讯犯人、整理材料,这些人要文化素质能力还是有的,一正经起来,还真没几个不堪用的废物。
可是杨凌却极是无聊,这样迂回作战,稳扎稳打,虽然妥当,却没有太大的激情,所以当刘瑾残余的一些科道官员开始反击,对清流派大作文章的时候,杨凌不觉精神一振:弟出马了,老大也就不会远了,很快刘瑾就要和自己正面作战了。
焦芳坐在他的书房里,微蹙眉头,捻着胡须道:“刘瑾的人弹劾齐御使瞒丧科考,齐御使为官清廉,是佥都御使的得力干将,瞒丧科考,有亏德行,如果属实,这官是做不得了”。
杨凌微笑道:“阁老不必担心,刘瑾是黔驴技穷了,这位齐御使做官十三年了,查他十三年前瞒丧参加科考?够他查一阵子了。再杨廷和并不简单,他的人还能不舍力去保,就算他不行,杨慎这子诡计多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