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老爷子的班底(第2/3页)毒清
着明湖书院还没完工,把一些建筑材料,直接运到地方也是不错。
建造书院的工匠们也在,正好建一些临时的草屋、竹楼,让那些洋鬼子暂居,而且建造教堂也需要工匠,找些有家室,口风紧的工匠,时机也正合适。
离着明湖书院不远,有块好地方,隔着一条河,有一片葫芦形的谷地,进出这片谷地,先要过河,里面的面积也合适,前谷一两里方圆,后谷四五里方圆,这帮洋鬼子里面不是有几个佣兵吗?正好借着前谷训练人手,后谷则是作为居住教学之用。
有了前谷这片地方,连在山上安置村寨也省了,直接让刀手们,在前后谷居住,正好看住这些洋鬼子。
明湖附近的田产,都属于杨家庄园,只要自己在外围设上农兵,这山谷连同整个明湖书院,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明湖是个漏洞,正好趁着机会,把明湖据为己有,将宜良、澄江、呈贡三县,明湖附近所属的土地并入杨家田庄,让庄农佃户将整个明湖书院包围起来,把这里变成一方属于杨家的天地。
到时候没有自己的同意,谁想进出这里,基就不可能了,这样话的对洋鬼子的控制,也可以放松一下,让他们自己露出马脚,把那些个有歪歪心思的人处理掉,自己也能省些心思。
地点选好了,就没杨猛什么事了,让田庄的刀手们探一探谷地,搭桥建屋购置建筑材料的事情,就交给了江树先,杨猛还要到老爷子那里挖人呢!
送走了亲家潘仕成,杨士勤也没急着回昆明,老三这次是要大干了,自己这个做老子的,应该帮衬他一把了。
自己那帮老兄弟,除了一个丁保钧,其他的大多赋闲做了富家翁,这个时候,也该他们动动手了,还有他们的子嗣,都算是自家人,这个时候不出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那些歪子们,也该给老三让他**一下,老一辈的创业,可不是让他们来挥霍的,该出力、吃苦的时候,一个也不能跑。
杨士勤这里一声令下,可忙坏了他那帮老兄弟,七个五六十岁的老汉,带着二十几号青壮,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宜良田庄。
等杨猛找到老爷子,可热闹了,七个人老汉,加上丁保钧、杨士勤,就是杨家最初发家的班底,丁保钧最,依旧在出力,杨士勤算是老八,其他的都是伯父。
这些人都算是江湖人,他们的规矩一点也不比官场,见礼就要磕头,一人三个响头就是二十一个。杨家老三给叔伯们磕头,那可是第一遭,好嘛!这帮子老东西,也是笑咧了嘴,金锭子、银馃子、短刀、匕首,杨猛收了一堆,这算是见面礼,推不出去的。
这帮叔伯的儿子们,见了杨猛可是一个劲的挠头,这里面有一个算一个,没挨过杨老三拳脚的不多。这帮叔伯的后人,都没有参与杨家的买卖,这是杨士勤的后手。
这二十几个青壮,练武的有,读书的也有,还有几个是总督府的书吏、差役,到今天老爷子杨士勤才把自己的后手露了出来。
练武的那几个,杨家资助他们在云南府周边各地开了武馆,他们手里也有近千刀手,这才是杨家最精锐的力量。
读书的也有几个得了功名的,剩下的大多是文不成武不就的,这帮子江湖人,能培养出这样的班底,已经很不错了。
“老三,这些人以后就都是你的弟兄了,该怎么归置你先,让你这帮叔伯们也放心一些。”
这也算是变相的交接了,杨士勤要真正的把杨家交给老三杨猛了。
“好!你们这些人,一个个过来,报上你们擅长的东西,我也好有个底,把你们将来的路子一下。”
屋里这些人,杨猛的岁数最,可他的淫威却最盛,虽杨猛对这些人没什么印象,可他们对杨猛的印象可深了去了。
“三爷!我是丁保钧的长子,丁泰辰!我会些拳脚,也读过些书,但账房是我最熟悉的,我也乐意摆弄钱财,您就让我当管家吧!”
老丁的大儿子这一通,可把整屋的人都给逗笑了,老幺丁保钧当年也就这么个德性。
屋里这群人的富贵,都是杨士勤给的,他们带来的这些子嗣,都是可用的也是心向杨家的,那些实在不成器的,只能留在家里败家了。
“成了!宜良田庄就交给你了,不懂的东西找丁叔问,宜良的产业不少,要谨慎一些。”
老爷子给的人手自然信得过,不过这些人也要历练一下,杨猛得看看他们的事,不过这丁泰辰除外,宜良田庄正缺个管家,这个位子他来接是最好不过的。
那几个身手不错的,杨猛直接打发给了韦驼子,韦驼子学了自己的三分事,训练这些人也够了。
韦驼子这人虽不怎么识字,但眼力和见识都不错,看人也有两下子,让韦驼子把他们筛一遍,再安排营生也不迟。
里面还有六个读书不错的,杨猛把手一摆,直接就划给了老爷子,花些钱买个官,让他们做官,去控制云南才是最好的选择。
剩下的八九个,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了,防疫营有七八千人,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