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清顶缸第一人(第2/3页)毒清

林老虎一把,不然就该他们倒霉了。

    回乱尚属事,在军机诸臣的眼里,杨士勤手里摇摇欲坠的滇铜,才是真正的天雷ˉ年解到京师的四百万斤精铜是陈货,这个圣上不知道,军机诸臣和户部的主要官员,却是一清二楚。

    云南杨士勤端的狠毒,为了往上爬连买带运,起码在滇铜一事上砸了五十万两银子,滇铜现在是个什么局面,这些京官儿,可能比杨士勤都清楚。

    铜厂废弃、各地还开办的铜厂,多是养贪官冗员的地界。滇铜之弊首在**,这事儿几十年前就有人提过,但各省的铜盐官员,多是自成一系,加上他们手里握着大笔的财富,想要扳倒他们,风险极高。

    以前不是没有人,想重振滇铜,这些人的地位比云南杨士勤要高的多,手里的权力也大的多。而且满臣汉官都有。他们哪里去了?还不是倒在银子上面?

    现在滇铜的状况听着一片大好。不过是杨家的银子在撑着,并贵州、四川的盐铜入滇,也不是没用,但滇铜的漏洞太大。别是贵州、四川,再加上个湖广进去,也可能被吃的一丝不剩。

    滇铜复起希望真是极为渺茫,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杨士勤想成事的话,那得杀人杀尽背地里吃滇铜之利的官员,慑住大部分铜官,再换上一批新的,滇铜复起始有希望。

    但铜课的油水太厚。各地的官员,半数是纳捐的草包,不贪不吃那也是不可能的,复起复敝,这一起一伏之间。就是杨士勤丢命的时候。

    杨士勤和林则徐联手,就是能挺过这一关,也撑不了年的,杨士勤这人看了贪官冗员的能力,他将来必然会在滇铜一事上败亡,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滇铜复起在军机诸人的眼里就是个笑话,也是个泡影。

    但滇铜复起也是个大好的机会,当今圣上年岁差不多了,龙体也不甚康健,支持滇铜复起,讨好年迈的帝王,在军机站稳脚跟,而后参与储位之争,做那新朝的元老,这是军机们的目的。

    杨士勤如果败了,那是他能力不济,但是杨士勤如果胜了,那结果就不一样了,杨士勤出把力,军机们再拉他一把,让他挺个七年,复起滇铜开源功臣的帽子,不是他杨士勤的,而是他们这帮军机的。

    治国有道、御下有方,滇铜一旦复起,这些人就少不了一个托孤之臣的名头,至于新朝之时滇铜是否兴旺,就不是他们的事儿了。

    魏五、贺长龄之流,觉得这帮军机下作,以国家命脉为武器打压异己,岂不知这些能坐上军机之位的大臣,眼光并不比他们这些所谓的忠臣良将差多少,出发点不同而已。

    忧国忧民哪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将来的云贵总督林则徐,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虎门销烟、压制洋商,庚子前的那几年,林老虎之名威震华夏,可庚子之役大清一败涂地,这位威震华夏的林老虎,又是一个什么下场?

    钦差、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圣上在其寿辰钦赐‘福寿’二字的正一品大员,因为庚子一败,在任职之地被当场革职,最后被发配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虽这林老虎最终还是被复起了,可道光二十一年至道光二十五年,四年的好时光,就消磨在了新疆伊犁那个蛮夷之地。

    以林老虎当年的地位,如果这四年没有耗费,现在入主军机,成为他主师曹振镛那样的大员,也不是没有可能。

    忧国忧民的典范林老虎,这么有根骨的一个能臣、要员都被罢就罢,他们这些军机可不想和林老虎一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朝廷事自家事大啊!

    种种利益纠葛,杨士勤、林则徐成了军机们谋取利益的工具,杨士勤仁孝之典范,林则徐大清之虎臣,这两人联手也惜败云南,就与军机们没有什么干系了。

    有了这两个顶缸之人,就是云南出了塌天大祸,也牵连不到这帮京师的重臣。

    有了定论之后,大清虎臣林则徐,再次出现在了道光帝的眼前,云南之事非林某人不可啊!对于自家的院子,道光帝还是比较上心的,军机们提的云贵总督之选,颇合这位至尊的胃口。

    仁孝杨士勤、虎臣林则徐,滇铜复起、清平云南,近在咫尺啊!

    ‘甚好!’

    这两个字是道光帝怀着巨大的憧憬出来的,杨士勤复起滇铜,林则徐治理回乱,据云南今年遭了大旱,这林某人还是个治水的干才,去云南坐总督的位子再合适不过了,这帮军机换的好,不似庚子年间的那帮猪狗,只知争权夺利不知为国分忧。

    ‘军机诸臣有功!’

    这六个字道光帝是怀着满腔的欣慰的,四阿哥奕詝忠孝仁厚,军机诸臣心怀国事,为云南之事也算是用了好大的心机,连林则徐的治水之功,都想进去了,自己的身后事无忧矣!

    ‘恨不早生二十年!盛世再现呐!’

    这一句话,就带着巨大的遗憾了,林则徐为庚子之役蒙冤,道光帝心里是清楚的,可国势如此!东南之地连战连败,加上英吉利人当时咄咄相逼,要求严惩林则徐,当年之事也属无奈之举。

    忠义杨家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