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赤城(第2/3页)斗铠
,您万万不可推辞。我先表个态:赤城东陵卫兵马唯您马首是瞻,我们听您的指挥和差遣。”
孟聚连忙谦虚:“米镇督,您是前辈,资历和威望都不是完备能企及的。您这种话,实在让晚辈无地自容了。何况,这也不合规矩,您是镇督,晚辈只是同知镇督,天下哪有同知镇督差遣镇督的事呢?”
“唉,孟镇督,这是非常时刻,可不是讲规矩和客气的时候了——要规矩,咱们都是陵卫,总署的命令就是最大的规矩!总署既然有令,咱们一定要不折不扣的执行,谁敢违抗?”
孟聚淡淡一笑,心想现在总署被端了,白无沙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你子装出这副忠心耿耿的样子蒙谁呢?还假惺惺什么“总署的命令就是最大的规矩”,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兵马强壮才是真正最大的规矩!
老子若不是拥有三师九旅,估计老米你早把白无沙的命令拿去擦屁股了吧?
“米镇督,您收到的密令,我想北疆沃野、怀朔等地的镇督也该接到一份吧?”
“我想,应该是有的。”
“武川的江镇督遇害,这倒也罢了,但其他还有三镇的镇督,他们也该接到密令了……△,现在,只有米镇督您来联络我。”
孟聚的声音低沉中带着无奈,米欢立即明白孟聚没出口的意思:怀朔、沃野等地的东陵卫,只怕是已经投向边军那边了。
一时间,米欢也不知道什么好,他只能讷讷地:“孟镇督,我们赤城东陵卫来投,绝对诚心诚意,并无二心。”
“米镇督的诚意,我自然是绝无怀疑的。”孟聚顿了一下,问道:“从你们赤城那边,局势还算稳定吧?”
米欢点头:“暂时还行,以前,我跟赤城都督元正斌关系处的不错,但以后的事,那就难了。”
“赤城东陵卫兵力如何?”
“赤城东陵卫下辖六府兵马,总共有官兵六千三百余人,斗铠两旅。”
米欢压低了声量:“孟镇督,真人面前不敢打幌,我们对外虽然宣称赤城东陵卫有六千多官兵,但其实真正的战兵只有两千多人,其余的都是文官、吏员和刑侦官,但好在我们的两旅斗铠还堪一战,所以边军那边也不敢对我们欺凌太过。”
“大家都知道洛京的消息了吧?官兵们的情绪还稳定吗?”
“我们没有正式宣布,但消息应该都传开了,底下有些骚动,但我还压得住。”
“赤城都督元正斌,他是个什么态度?”
“元都督行事很低调≡我们东陵卫与拓跋雄的争端,他一直没表态,也没有针对过我们,有点两不相帮明哲保身的味道。照我看,元都督是个与世无争的任务,我们倒不必太在意他。”
孟聚嘿嘿一笑,心中却大大地不以为然。倘若元正斌当真是这种淡薄世事的高人,当初朝廷在六镇变制时,他就该选择回去了”疆的六位皇族都督,唯有元正斌依然留在北疆当然,也因此,他躲过了那场洛京之变。
如今,慕容家叛起,洛京那边的拓跋家和元家子弟都被杀不少,元正斌却是安然无恙地在北疆做官,孟聚也不知是该佩服他的运气好还是他的眼光好。但从这件事里可以看出,这位元正斌都督心中是有点抱负的。
米欢表达了效忠之意后,孟聚也对他表了态:“同为东陵一脉,彼此应该守护相望。米镇督,今后有为难的事,跟我一声就好,能帮忙的地方,东平为绝不会推辞。”
听到孟聚这么,米欢如释重负,知道对方肯接纳自己的投靠了,他心中欢喜:自己终于找到了新主子,性命终于无忧了!
“孟大人,今后倘若有所差遣,只管遣人来一声,赤城东陵卫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也欢迎孟大人在今后有空暇的时候前往赤城去视察,赤城陵卫上下如今正是人心惶惶,孟镇督您能亲自过来看看的话,大家都能安心不少。”
米欢的姿态放的很低,把自己摆在了下属的位置上,孟聚只是淡淡一笑:“最近比较忙,过段时间吧,有空我一定过去。”
“是是,那卑职这就告辞,静候大人您的消息了。”
米欢告辞了,孟聚在桌前凝神想了好一阵。
有人来投靠自己,而且还是堂堂的一省镇督,这让孟聚很是飘飘然得意了一阵,只是想到具体问题,他不禁烦恼起来:派谁去赤城那边呢?
米欢的很客气,打大家都很清楚,这等于是自己派出的巡察大员。自己派去的官员要查看赤城陵卫的兵力和战备情况,代表自己借鉴赤城陵卫的官员,与边军交涉,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安定人心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
署里面有几个督察都是循规蹈矩的好官员,自己下达一个明确的指令,他们能很准确的执行,但要他们独立地面对一些复杂的局面的话孟聚凭直觉就能感到,他们应对不来。
倒是军队里面的几个将领更能干些,只是吕六楼太厚道,自己也离不开他;王北星和江杭是很精明的人,尤其江海的杀伐果断和政治嗅觉更让孟聚看好,孟聚觉得,他是最适合这任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