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一 冲突(上)(第1/2页)斗铠

    那晚,边军营地的大火如此炽烈,不但御马监内侍马贵在安平城头看得清楚,甚至连十几里外的朝廷行营都能看到天际那大片的红亮光芒。半夜里,朝廷的很多官员和将军被大火惊扰,出营北望,众人议论纷纷,那喧嚣甚至连皇帝慕容破都被惊扰了,披上衣裳来出帐观看。

    望着北边天空的一片赤红,慕容破不由动容,他问道:“那边出了什么事?前军可有音讯吗?”

    “陛下,还没音讯传回。”

    “传令,让前军派出斥候,贴近叛军大营查看。第一个查明事情的,赏银百两。”

    行营在惴惴不安的氛围中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早,前军报来音讯,是昨晚大火是叛军营地里突然烧起来的,营地里有庞大的战役喧嚣声响,像是边军外部起内讧。前军也抓了一些边军的逃兵,逼问口供,但这些逃兵也不清楚到底出什么事了,只知道有几旅兵马突然在夜里反叛,围攻拓跋皇叔的中军主营。叛军一边攻打一边放火,致使营大火。由于白天的败仗,边军各部来就已人心动荡了,突然遭此内讧,次序荡然无存。将军们各行其是,有人参与兵变一同围攻中军,有人则要救援皇叔,有人则是紧闭营门保持中立,各路兵马在营中同室操戈,逃兵们都是趁着这混乱跑出来的,至于最后到底这场混战谁输谁赢,边军如今是谁在掌权。逃兵们都不清楚。

    “走投无路之下,叛军居然内讧了!”

    闻知音讯,慕容家的文臣武将都是喜形于色。这时分,有人曾经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建言了:“陛下,良机勿失。王师应立刻进击!”

    大部分人都赞同这个建议,但慕容破还是存了慎重之心:先派出股部队出击,试探一下叛军的反应。倘若叛军真的松散有力的话,主力兵马再出动不迟。

    半夜时分,金吾卫前军第一镇得到了命令,派出两旅兵马防御叛军的后卫警戒部队。

    但这次试探举动遭到了惨败,遭到金吾卫兵马袭击,边军的后卫部队停止了坚决的回击。两百多铠斗士从营中出击,不但击退了朝廷的试探兵马,还并将他们逐回了出发营地。

    “叛军反应迅猛,出击武断,士卒悍不畏死,极为勇猛,斗志旺盛。猛如雷霆,不可轻忽!”

    得知败绩,慕容家的皇帝和文臣武将们都是大惑不解。看到昨晚的大火,还有那些逃兵的供词,大家都确认叛军外部一定出了大成绩了。但为何叛军部队还有这么弱的战役力呢?看叛军的表现,这不像一路军心松散的兵马啊。

    慕容破用兵持重慎重,事情真相尚为查明,他也不敢让主力大军出动。这时分,他一边派出更多的斥候和刺探外,一边让臣子们尽快联络上在叛军里的熟人——这并不奇异,边军虽然叛乱了,但大家同为大魏朝的武将,七歪八拐总能攀上点交情的。战场上杀得尸横遍野,但这并不妨碍这些有交情的“挚友亲朋”私下的沟通和联络。

    私下留条后路,这也是传统的人之常情,对这种事,慕容破往常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尤其最近朝廷情势大好,金吾卫将领跟对面联络的主题渐渐从“兄弟拉我一把”变成了“我拉兄弟一把”之后,慕容破甚至鼓舞大家跟对面那些有分量的重将多加联络——比如轩文科笼络洪天翼那样——也好减速分化叛军外部。

    但明天恰也奇异了,明天叛军营地的警戒竟是异常地严密,往常熟习的警卫部队部换了生面孔,朝廷派去的联络人根就进不去营地,即使冒险混进营里也出不来报告。

    眼看工夫都到了下午了,诸方探求都无结果,有人怯生生地提了一句:“要不,我们派人去东平军那边问下?他们离叛军近,总该知道点什么吧?”

    听到提议,皇帝慕容破置若恍闻,不出声就回了内室。众臣面面相觑,都是心知肚明:这个意见,其实皇帝是赞同的,只是他的自尊心让他不能屈尊向孟聚求助,于是他就干脆装不知道了。

    皇帝可以扮不知道一走了之,大臣们就没办法这么潇洒跟着一走了之。众臣都舒州都督张初出茅庐,处事稳重,以前也跟孟聚打过交道,有几分情面,不断推举张都督出马走一趟。

    但舒州都督张怎样都不肯去见孟聚,他是个非常慎重的人:人跟孟聚接触太多的话,很容易就在人身上贴一个“亲近东平”的标签。下一步,万一朝廷真的跟东平军打起来的话,人就非常风险了,搞不好莫明其妙就变成“勾搭叛贼”了。

    众臣推举,张坚拒,僵持良久后,突然有人想起:“何必那么费事呢?御马监少监马公公不是正在孟太保那边吗?我们联络上他不就成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大臣们恍然:与孟太保这种分量级镇藩交涉,那需求够分量的朝臣出马,但联络马贵就不需那么费事了,只需求派个亲随过去问一声就好。

    傍晚时分,联络马贵的使者还没出发呢,马公公却已先回大营了。众臣纷纷围过去讯问情形:“马公公,昨晚叛军的那场大火,是坏事还是坏事?”

    马贵神色惨白:“是坏事是坏事,如今却也难得很。咱家要面圣,有要事禀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