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二 谈判(下)(第2/3页)斗铠

年的仗等于白打了,这样还叫做皇恩浩荡,偏偏石康这厮得又是情真意切,孟聚这口气憋在胸口,险些憋出了内伤来。

    这样,双方的价码实在差得太远,事情没法谈,就只能拖下来了。江都那边都换了几茬的使者了,谈判还是进展不大,所以,对南唐新过来的谈判使者,孟聚也没抱多大的希望。但对方既然千里迢迢来了,不接待也是失礼,孟聚便在当天中午设宴款待南朝使者一行。

    这位苏侍读的形象很符合孟聚心目中的南朝读书人形象,他年纪不大,相貌颇为清雅,眼神明亮而温和,举止从容。显得很有气度。席间,双方杯觥交错,只谈风月,不聊正事,气氛倒也其乐融融。

    饭饱酒足后,孟聚请这位苏侍读移步会客室,闲聊一阵后,孟聚笑吟吟地:“苏大人。您想必也知道,我军虽身处北国,但军上下皆为华夏赤子,一直衷心仰慕大唐正统,末将人更是大唐北府的在册鹰侯军官,我军体对陛下和朝廷的忠诚,天地可鉴。

    今年三月以来,我军就一直在向朝廷乞谈归顺之事,前些日子,兵部的石侍郎和禁军的徐都督都来过我们这里。大家也谈得很好,在归顺大事上已经达成一致了。只是总有一些细节障碍。导致双方无法一致,末将为此也很是忧心。

    苏侍读您是陛下身边的近臣,平日深得陛下教诲,见识定然比我们这些边塞武夫高明。您不远万里亲身前来,想来定是有了些新见解吧?末将愿恭听先生高见了。”

    知道正题来了,苏墨虞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他捋着下巴上的几缕长须,淡淡笑道:“征北将军过奖了。若什么高明见识,学生是不敢当的,只是有点浅薄见解。欲与将军商议。

    前几番商讨不果,学生也大致了解了经过,朝蚥谐⒌墓婢睾徒渎桑菹露匀皇呛苄郎偷模芏嗍虑椋闶潜菹乱膊荒茏杂勺鲋鞯模欢鞅苯庀抡饷炊嗟谋硪哺В肥狄膊蝗菀住K裕醯茫灰蠹叶加谐弦猓舜颂辶露苑降哪汛恍┓制绮环亮糇怕饩觯苣芴赋龈鼋峁摹!?

    孟聚笑道:“苏大人不愧是陛下身边的人,见识果然高明,得您提点,末将茅塞顿开啊。”

    他心里疑惑――这个苏学士看起来长着一张聪明的脸,怎么起话来这么没谱?他千里迢迢从江都跑来,就是为了冲自己上几句“都有诚意、互相体谅”废话吗?

    果然,苏墨虞接着往下了:“但有一件事,学生以为,却是刻不容缓的。将军您曾向朝廷上奏,东平军因为缺粮少银,缺乏补给,将士们过得十分艰苦,不得不为之忍饥挨饿,陛下关心士卒,闻知此消息,为之动容落泪啊!

    学生北上之前,陛下一再嘱托学生,务须想办法增援东平军的将士,勿要再让将士们受冻饿之苦了。”

    孟聚肃然起立,向南方跪伏行礼,他感动地:“圣君仁心,吾辈感激涕零!末将谨代表东平军体官兵感谢陛下关怀。君恩深重,吾辈无以回报,愿为圣君效死!”

    苏墨虞也跟着起身行礼,然后,他:“孟将军,陛下和朝廷都想竭力给您增援,只是因为鲜卑兵马隔绝南北交通,要想大规模增援,这委实没法办到。所以,学生觉得,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东平军与大唐之间的交通问题。只要东平兵马与我军王师合力打开一条道路,朝廷的增援就可以运上来了,解决了东平军的后勤问题,其他的事也都好解决了。”

    “苏大人,你所谓打开一条通道,不知所指何意呢?”

    “有两条路可选择。第一条路,大都督挥师西向,下潼关,进关中,占汉中,与我朝的西蜀军镇联络;

    第二条道路,则是大都督直接挥师南下,攻兖州、青州、高平等地,直至徐州,与我朝的江淮北伐军前后夹击,合力攻打伪朝的朴羈ⅲ浠骼:螅鞅苯部筛⒌慕冀苯恿纭!?

    苏墨虞斩钉截铁地,他的言谈里流露出强大的自信:“现在鲜卑鞑虏的重兵囤积于洛京和江淮间,其余后方各州各郡皆是兵力空虚,以大都督之神武和麾下兵马的武勇,两条路线都是易如反掌。只是但汉中道崎岖难行,大规模补给也不容易,学生是不建议将军走这条路的,还是打通江淮线来得好些。

    到那时候,将军您以朝廷为后盾,进退自如,处境定然比现在孤悬北方来得好多了!”

    孟聚一愣,他望向了文先生,却见文先生也在望向他,双方都看见了对方眼里的苦笑。

    孟聚很清楚,自己虽也堪称兵马强悍,但论起实力,比起北魏和南唐两个拥兵数十万的庞然大物,自己的实力还是略逊一筹。自己最大的优势不在兵马和地盘,而在自己超然的地位:孟聚若是助北魏,魏军去掉了后顾之忧,又有东平强军助阵,他们就可以轻松打退南唐的进攻;孟聚若是助南唐,那唐军灭亡北魏亦是轻而易举;

    孟聚若两不相帮,坐山观虎斗,那北魏和南唐都得有求于他。所以,东平军置身事外又能随时介入,能随时左右战局的超然地位,这正是孟聚跟南唐谈判的最大筹码。有着这个底气,所以孟聚才能摆出一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