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矛尾鱼引起的震动(第1/2页)从岛主到国王

    等李教授走出教室,教室里顿时炸开了窝。

    “托尔图加岛,十几条活的矛尾鱼,会不会是在托尔图岛附近海域发现了十几条活的矛尾鱼。让李教授如此失态。”

    “矛尾鱼不是分布在南部非洲东南沿海,准确地是分布在几乎仅限于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海域吗?怎么会有矛尾鱼在加勒比海海域出现。”

    “上课不认真,事实上矛尾鱼在其它海域也有零星分布。比如,在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附近的海域捕获到一条矛尾鱼,不久后又在此捕获一条,据存活了17个时。”

    “有没有想去托尔图加岛的吗?马上暑假了,放松一下,去看一下,想去的组团。”马上有学生提议了。

    “怎么去,托尔图加岛又没有开放,而且海地治安又乱得很。”

    “陈锐不是有个妹妹在燕大读书吗,工商管理系的,找她跟她哥哥勾通一下不就行了吗?”

    “假公济私吧,陈佳又这么可爱漂亮,又有个有钱又疼她的哥哥,高级白富美一枚,你就没心动过吗?。”

    “谁不动心,白富美啊,娶了她,一辈子都不用奋斗了,我有自知知明,配不上,你想多了。”

    ≈qut;你一个燕大高材生,什么配不配得上的,不自信!”

    大家一致决定暑假组团去托尔图加岛看一下。还派出了一个代表去工商管理系找陈佳,让陈佳去跟陈锐勾通。

    ---

    在燕大校园论坛出现一条消息。

    “托尔图加岛附近海域出现十几条活的矛尾鱼。”

    虽然没有图片为证,也不出关于这条消息更多的内容,真假有待考证。

    但还是引起了有些人的关注。

    随即,这些人试着打电话到托尔图加岛工作的朋友,亲人。

    很多人打向在岛上的杨教授和海教授,让两位教授接电话接个不停,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回答。

    “对,这个消息属实,托尔图加岛岛上确实生活着十几条活的矛尾鱼。”

    当这个消息证实所实后,影响力像地震波一样传播开来。

    消息的传播范围已不再局限于燕大,从燕大到川大再到武大,然后,媒体知道了,再然后,中国人都知道了,最后,世界的人都知道了。

    结果,轮到陈锐头疼了。

    世界无数的生物学家向陈锐发来申请书,想到托尔图加岛上就近研究矛尾鱼这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而残留的活了4亿年的活化石,地球上唯一现生的总鳍鱼类。

    生物学家通过研究矛尾鱼,对于研究陆地上的生物是从水里进化的过程,以及最初两栖动物是由哪种鱼演化而来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1938年以前,生物学家原以为总鳍鱼已经面灭绝。

    但于1938年渔民捕鱼时竟发现了第一头矛尾鱼,195年,在非常科摩罗群岛捕到第二条,到目前为止世界也只发现了几十条以内,其分布区几乎仅限于非洲南部马达加期加岛附近海域,且大部分已成标。

    在中国古动物馆的一层展览大厅内就有一条珍贵的矛尾鱼标,是198年,科摩多政、府赠送给中国的。

    在加勒比海海域发现十几条矛尾鱼,而且部是活,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让无数生物学家震惊。

    有的生物学家的申请书还没经过陈锐的批准,就已经乘坐直升机、船只,携带各种研究仪器到了托尔图加岛。

    这些生物学家,要么德高望重,在世界范围内有很深的影响力,要么,在生物学领域有很深的研究,泰山北斗级的人物,甚至还有几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还能怎么办呢。

    部批准吧。

    这些人还得心招待着,不能出任何一点意外。

    万一哪天哪个老头在池边研究的时候,头一歪,一头栽到鱼池里,那就麻烦大了。

    因此,陈锐让施工队在鱼池建一个护栏。

    看这些生物学家一副痴迷的样子,整天呆在鱼池边观察矛尾鱼,一呆就能呆一整天,看来他们会在岛上呆一阵子。

    于是,陈锐让施工队在鱼池边不远的空地上建了一些简易的房子,供到来的生物学家居住。

    平时吃饭,离得不远有个食堂,饭菜非常丰富,农场、牧场、果园能够提供新鲜的果蔬、牛肉,又靠近海边,有丰富的鱼肉,大米、面粉及其它食物在海地大量采购,通过船只运上岛。

    食堂里供应中餐和西餐,想吃中餐也行,吃西餐也行。

    ---

    这天,陈锐闲下来,拿了根海杆在海边钓鱼。

    忽然,兜里的手机铃声响起。

    “哥。”

    “佳佳,有事吗?”陈锐问道。

    “马上过暑假了,我们校一些同学组织一起打算暑假来托尔图加岛玩,陈大岛主欢迎吗?”陈佳道。

    陈锐笑着回道,“非常欢迎,你们有多少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