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节 夏后杼鼎(第1/2页)从岛主到国王

    在陈锐脑海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

    数千年前的某一天,天下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并携带大量泥沙掩没了建筑在山下的夏城。

    在泥石流掩没古城的一刹那,无数的受害者在突然到来的泥石流掩没,混着水的泥土包裹了他们的躯体,凝固了他们最后的姿势,将夏城人临终前的所有细节都记录了下来。

    很多人死了,尸体淹埋起来。

    一部分夏城人逃过了一劫,离开了这里,迁徒到另外一个地方居住。

    他们含泪离开时,用鞣制的羊皮纸画了一幅地图。

    地图上标出了祖先世代居住的夏城以及居住在夏城的夏城人赖以生存的夏阳湖的位置,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祖先世代居住过的地方。

    后来陈锐可以猜测得到。

    夏城人的后裔再也没有回来过这里。

    在江、西某个偏僻的山林定居下来,繁衍生息。

    羊皮地图一直保存下来。

    直到波田支队攻入江、西,从夏城人的后裔手中得到了这张羊皮地图,派平田一夫去寻找羊皮地图上的夏城和夏阳湖。

    结果,平田一夫以及十几名日、兵死在辐射山谷。

    最后,陈锐从平田一夫的尸体上得到了羊皮地图。

    找到了羊皮地图上的夏城和夏阳湖。

    脚下是夏城废墟。

    陈锐在夏城废墟中搜寻起来。

    搜寻了二天。

    收获有限。

    只有少数几件的夏代的玉器,陶器,青铜器等。

    不过陈锐知道夏城废墟的东西并不只有这些。

    大多数东西被泥石流淹没在夏城废墟地底。

    还有一部分东西被泥石流冲刷冲出夏城废墟。

    陈锐打算钻入地底搜寻。

    陈锐站定,施展土遁术,人变成一团土黄色的虚影,沉入到地底。

    陈锐在地底行走自如。

    陈锐能感觉泥土的存在,感觉到泥土对身体有些轻微的紧压感,就好在水里,感觉到水的紧压力一样。

    视线内的泥土、沙石在陈锐眼里看来,被虚幻化了。

    埋没在土里的器物在泥土、沙石虚幻化后,非常显眼。

    陈锐人处在离地面5米深的地底,向发现的第一个器物走去,行走自如,泥土、沙石对陈锐的身形毫无阻碍。

    陈锐将地底收获的第一件陶器拿在手里,仔细观看。

    这一个夏代灰陶,作食器的簋,折沿平底,造型独特,在簋上面有方格、绳纹的纹饰,非常精美。

    陈锐将陶簋收进孕海珠空间。

    几分钟后。

    陈锐收获了第二个器物。

    这是一个玉钺,造型非常独特,与龙山文化的玉钺有些类似,

    长方形,两侧边缘出脊齿,刃略作弧形。

    “这是一个格铜鼎,敛口,折沿、环耳,空心四棱锥状足,腹饰一周带状络纹,铸工非常精致。”

    “这个是爵,青铜酒具,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棱足,独具特色。”

    将地底的器物收获完后。

    陈锐进入到真正的夏城地底遗址。

    陈锐发现了一个大鼎,这是一个大方鼎,长方,四足,鼎厚立耳,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以云雷纹为地,劲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

    陈锐拿出一个卷尺,对着大鼎量了量。

    鼎高15厘米,口长115厘米,口宽754厘米。

    陈锐抬起大鼎掂量了一下。

    重量至少在7公斤以上。

    这个鼎非常大了。

    铸造这个重达7公斤以上的鼎至少需要1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这足以反应夏朝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陈锐在器内壁发现铸有铭文,1行45+字。

    陈锐将大方鼎收进孕海珠空间。

    为了搞清楚鼎的来历,陈锐也进入了孕海珠空间。

    首先,陈锐用水清洗掉鼎上的泥土,使鼎恢复到清亮锃新。

    然后用数码相机拍摄了器内壁的铭文。

    显示在电脑上,放大。

    结合甲骨文,周篆,象形字逐字释放。

    陈锐并不是古文字专家,且时间有限,458个字,陈锐释读出1+字。

    虽然不能解释铭文篇,但铭文大概的意思懂了。

    夏朝有个君主叫杼。

    杼是少康之子,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

    杼承后位后,他了解东夷对夏室的不满,为了巩固在东方的势力,他把都城从原东迁至老丘,他重视发展武器和制造兵甲。他还派人讨伐东南沿海地区的东夷,传其获取了吉祥物九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