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 函谷鏖兵固金汤(第2/3页)骁骑

人$此一来,滕霄和他手下五百名亲兵的处境可想而知,定然是凶险万分,极有可能就此丧命。

    ————————————————

    夜色撩人,却被寒风骚扰,大煞风景。

    飞云渡,两座悬崖峭壁之间的一条山涧,溪水蜿蜒。山石嶙峋,水洼遍地。

    其实溪涧没有路,且又狭窄崎岖难行,一次仅容一骑通过,实在不适合大军通行。

    然而,此时临近隆冬时节,溪水干涸。蒿草枯萎,山势虽陡峭,却是一片光秃,且山顶险绝,飞鸟断绝,夜间暂歇于此,倒也甚是安。

    飞云渡溪涧中无路,但李利大军到此,这里便成了路。

    此前渡河的二十余万兵民都是从大路通行∑过飞云渡,而后一路西行;最后一批百姓也于中午登岸,现正在赶往函谷关途中。

    而李利一行两万余人是轻装简行的兵士,没有行囊就没有拖累,没必要走大路,完可以直接穿过飞云渡山涧$此便可少走三十里山路,午夜时分即可抵达函谷关。

    “轰轰轰!”

    勒马飞云渡山口,李利与一众将领眺望南岸渡口。但见河岸边一片冲天大火,滚滚热浪直冲云霄,让等候在峡谷之中的两万余将士都能感受到大火的浓烟和炙热。

    一千多艘船只已经完成使命,除三百多艘可载百人的大船驶离南岸之外,事一千两百艘船只部焚毁♀么做的目的就是,让追击到北岸的诸侯大军无法获得船只,短期之内自然不能渡河$此以来,盟军至少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时间打造船只,而这段时间足可磨掉盟军强劲的进攻势头,消耗足够多的粮草←磨盟军斗志。

    这写似无关紧要,徒劳无功,并不能削弱盟军的实力。实则不然。

    正所谓一鼓作气势如虎,再而衰,三而竭。西凉军以逸待劳,坐拥城关之利,函谷关内钱粮充足,耗得起;但诸侯盟军就不一样了。

    四十多万盟军屯聚黄河北岸,而河东百姓大多都已转移到弘扭,带走了粮食和贵重器物,虽然谈不上坚壁清野,却也相差不多$此一来,盟军每日所需粮草都将十分巨大,一个月下来,就轮到袁绍头疼了$果粮草供给不足,势必影响士气,动摇军心;倘若袁绍足额供给粮草,那即便冀州如何富足,也会被盟军拖垮耗尽。

    粮草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一旦战事迁延日久,盟军内部必然产生摩擦,诸侯之间的嫌隙就会渐渐显现出来,从而影响大军士气,无形中削弱盟军的斗志与兵锋,战斗力至少下降两成。

    而任何一个削弱盟军实力的机会对于西凉军来,都显得十分重要。此消彼长之下,盟军实力减弱一分,就意味着西凉军的胜算增加一分,这一点一滴的积累看似不显眼,无关大局。但是,等到两军正式决战时,这些无足轻重的利弊就会彻底显现出来,极有可能改变整个战局。

    “主公,船只部烧毁,就代表滕霄将军已经安返回南岸,主公可以放心了。”看着渡口上空红彤彤的火光,郭嘉如释重负地对李利道。

    “嗯。”李利面带笑意地颔首应声,微笑道:“滕霄这厮总算没有犯浑,还知道轻重缓急,及时乘船返回。不然的话,我们此次屯兵河东,不仅丢失了安邑大营,且又痛失一员大将,损失惨重啊!”

    郭嘉闻言轻轻点头,低声道:“自古以来,世间就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情〗争有其必须遵循的固有法则,有得有失,有胜就有败,此消彼长。因此,先贤有言,胜败乃兵家之常事。

    此番我西凉军以寡敌众,虽有西凉骁骑在手,又有主公这样的当世雄主坐镇,但会盟的诸侯当中不乏雄才智者,而且他们人多势众,兵威强盛。故而,河东失守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亦在情理之中,主公大可不必为此自责。

    更何况,我军此次失利不过是损失一些粮草而已,兵马未损,如今都已安撤回南岸。至于被敌军烧毁的七八万石粮草么,不足为道,单单是已故的徐州牧陶谦临死前就送来七万石粮草,权当此次一把火烧掉给他殉葬了。而我军为此战筹措的近百万石粮草,以及荆州刘表和幽州公孙瓒送来的十三万石,却是保存完好。凭借如此充足的物资储备,足够我军死守函谷关半年以上,即使我军不与盟军决战,也能自保无虞。因此,只要我军从现在开始不犯致命的错误,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一旦寻得战机,我军便可主动出击,大肆削弱盟军的实力,赢得此战最后的胜利!”

    到这里,郭嘉脸上浮现出一抹红光,颇为激动地道:“只要我军能在尽可能鲍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打赢这场司隶之战,就意味着中原局势趋于明朗。各路会盟诸侯战败后实力大损,再也无法对我军构成威胁,而我军不但要收复司隶失地,还要趁胜进军,将能够抢到手的地盘部夺过来。果真如此的话,我军经此一战不但实力未损,反而会愈发强盛,疆域和人口将在原有基础上暴增一倍,真正成为中原第一霸主,为随后收取整个中原各州打下牢固的根基≡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只要中原各州在手,问鼎天下者非主公莫属!”

    “哈哈哈!”李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