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未来之星】(第2/2页)骁骑
到李利并不是大『奸』大恶之徒;恰恰相反,李利待人随和,处事宽仁,平日里没有一点架子,对待亲兵和『侍』『女』都很和善,对他司马懿更是以礼相待,从未发过脾气,更不会颐指气使的故意刁难。
潜移默化之下,司马懿感觉自己活了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年多时间过得最舒心最自在。比自己家族中的生活还要轻松随意许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处处提防着李利。惟恐李利哪根神经不对,对他狠下杀手。只不过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么久下来,李利对他既不过分优待,也不刁难,只要他做好份内的事,就万事大吉,从未受到任何处罚,反倒是得到不少赏赐。因为他办事稳妥,思虑周,李利先后赏赐他一幢三进宅院和三百余匹绫罗绸缎。并给他五十两金,让他安置家眷,此外还派给他十名甲士,充作随身亲兵。
正是因为这样,当李利将他派到诸葛亮帐下任职之时,他心里隐隐有些失落,只是他自己不愿意承认,反倒自我安慰:“终于脱离虎口了。自此以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司马懿早晚能够出人头地,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直到此刻,司马懿方才幡然醒悟。清清楚楚地认识到自己离开大将军府时确实是很不舍,而他之所以想做一番大事,其实就是为了向李利证明。他司马懿绝非庸才,早晚做一番大事让李利看看。让他后悔当初把自己赶走是个失策的决定。乍看起来,司马懿就像是个怨『妇』。但李利和他可不是背背山,而是长期相处下来所形成的友情。尽管他们彼此都不愿意承认这份情谊,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毕竟人都是感情动物,朝夕相处一年多时间如果没有一点情谊,那只能明彼此之间都是惺惺作态,骨子里都是极度自『私』自利的人,与冷血动物无异。
非常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其心『胸』气度和自我反省能力绝对远超常人,否则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司马懿就是后世公认的非常之人。
沉默良久,司马懿伸手给诸葛亮倒上一杯茶,低声坦言道:“听军师一席话,在下感触良多。主公以德报怨的『胸』怀,在下之前亦有耳闻,却并不信以为真。然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此番张飞荣升军中上将,让在下真正相信传言不虚,主公确是当世雄主。只是”『欲』言又止,司马懿的脸上罕见地『露』出几分为难之『色』,有些难以启齿,不知该不该。
诸葛亮生就一颗七巧玲珑心,心思敏捷,当即会意道:“仲达兄想你司马家族与主公有家仇之事吧?此事我早已知晓,姑且不孰对孰错,单这『乱』世之中有哪个家族可以独善其身,置身于『乱』世之外?你司马家族乃百年望族,即使主公不取司隶,其他诸侯也不会放过这块中原腹地,而你司马家族无论依附哪路诸侯帐下,都会遭到打压,轻则散尽家财,重则家破人亡。『乱』世争雄,诸侯们需要无数钱粮来招兵买马,壮大实力,像你们这样的百年望族无疑是最为显眼的存在,是众矢之的亦不为过。
所以,有些事情早晚都会到来,终究是躲不过去的。对于你司马家族的遭遇我深表同情,至于仲达兄如何看待这件事,日后打算如何施为,我也不想多问。但是作为一起共事的同僚,我奉劝仲达兄一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异于自取灭亡,断不可取,智者所不为也。仲达乃当世智者,思虑缜密,孰轻孰重便不用我多了。我能的就是,当下局势甚为严峻,待主公登基之后天下局势必将大变,届时就是你我建功立业之时。机会难得,仲达兄切莫错过,只有趁此机会积累足够的军功,日后仲达兄才有独当一面的资,否则终其一生都不可能获得掌军的机会。仲达兄当知,我军之中人才济济,谋士如雨、战将如云,从不缺少能征善战的统兵大将,因此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付出远超旁人的努力。言尽于此,望仲达兄善加珍惜,切不可因一时『私』愤而耽误了一生前程。”
“孔明良言,愚兄铭记于心,他日必定厚报。”一番『交』心之下,司马懿终于松口了。一对宿世之敌居然化敌为友,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征途上就能看到他们携手征战的身影,宛若两颗『交』相辉映的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