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节 条件(第3/3页)冲天斗神

究竟还有多少没出的底牌?可是张家,的确是快要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没有银子,可以先写下欠条。”

    杨天鸿在这个问题上丝毫不肯让步。他淡淡地:“候提出的三个条件,你可以不接受。反正,事情是你们张家首先挑起,和解与否。也要看候愿不愿意。钱这种东西,早晚可以再赚回来。人若是没了,那就真的是什么也没有了。”

    张文昌在张家历来负责对外事务。听了杨天鸿一番话,他皱起眉头,陷入思考。

    两千万两银子张家现在绝对拿不出来。不过,杨天鸿的法也有一定道理。可以先写个欠条,慢慢把银钱补上。

    至于在赵国州县安排一百个商铺,其实不难解决。盘下店铺的花费张家不用承担,以张泽良相国的权势,在各地州府拿到最为优惠的税收也很简单。

    最初来的时候。张家长老已经料到杨天鸿必定会在补偿清单里有战马这个项目。赵国与北方戎狄接壤,在长城之外,赵国拥有极其广袤的牧场。在天下各国之中。赵国拥有数量最多,同时也是最为精锐的骑兵。相反,安州地形特殊,并不适合养马。可不管怎么样,骑兵是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兵种。因此,马匹交易,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一万匹战马,五万匹驮马实在太多了。”

    张文昌也是实话实:“侯爷想必也很清楚,战马历来是我赵国管制最为严格的战略物资。虽然家兄身为赵国国相。却也不可能一次性给予侯爷上万匹战马。若是有朝臣在此事上做文章,恐怕侯爷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杨天鸿没有话。默默注视着张文昌。一万匹战马的确是漫天要价,他也知道这种要求不切实际。只不过。这种话杨天鸿不会自己出来,必须耐心等待对方回答。

    张文昌竖起三根手指,认真地:“三千匹,最多三千匹战马。这是我张家的底线。如果侯爷不能接受,那么此事也就作罢。”

    杨天鸿微微眯起双眼,思考片刻,道:“那就给我七万匹驮马。”

    张文昌一愣,下意识到:“驮马?”

    与战马不同,驮马个头矮,耐力却是极好。因为血统和外形的缘故,驮马永远不可能被培养成为战马。在各国军队里,驮马占有相当比例,只是用来驮运物资,运输辎重。从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另外一个世界的重型卡车。

    “七万匹这个数字实在太大了。”

    张文昌苦笑着曳。驮马贩卖虽然不在赵国法律管制范围,可是杨天鸿提出的数量实在太多。即便是从北方几个牧场调拨,恐怕也难以达到要求。想到这里,张文昌只得朝着杨天鸿行了一礼,认真地:“敢问侯爷,需要如此之多的驮马,究竟是为了什么?”

    杨天鸿很聪明,立刻明白了张文昌问话的潜在含义。他淡淡地回答:“候初到安州,百事待兴。安州百姓苦劳,此地也没有足够的牲畜。七万匹驮马还是数量少了些,分散到安州各个村县,根无法满足百姓需求。”

    张文昌眼前一亮,这回答与自己猜测的答案差不多。他试探着问:“如此来,侯爷需要这些驮马,只是为了犁田?”

    杨天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反问道:“难不成,你以为候是拿来杀了吃肉?”

    张文昌笑了:“若是犁田,驮马反而不如耕牛好使。北地历来牛羊数量众多。这样吧Z下做主,就供给侯爷驮马三万匹,牧牛十万头,如何?”

    杨天鸿冷冰冰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若是牛羊牲畜,倒也可以。那两千万两银子可以用别的东西抵扣。只是数量上,断然不能少了一星半点。”

    这已经是杨天鸿能够做到的最大让步。

    他迫切需要外来助力让安州眷发展起来。与赵国张家之间的矛盾,其实就是一个心怀不满的商人从中引发。坏事往往可以变成好事,张家既然愿意何谈,清灵玉液也可以趁机在赵国市场打开销路。何况,牛羊马匹这些东西,楚国朝堂上根无法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