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零章 隐藏的杀招(第2/3页)官居一品

钝摇头道:“不会的,陛下坚决果敢,从来不会改弦更张,当时圣意属你,现在也依然不会偏向别人。”着呵呵一笑道:“句胆大包天的话,拙言你听听就算了可千万别当真。”

    “老大人放心笑道:“我这人没别的好处,就是嘴严,从不乱嚼舌根。”

    “那就好,那就好。”方尚书笑:“其实依我看来,陛下已经有定计了,多半是要把你外放的。”

    “外放?”沈默登脸色煞白道:“我犯什么错误了么?”对于前途远大的翰林官,向来视外放为畏途,尤其是这种未考满时的外放,一向被人是失宠于上、受到惩罚的表现……

    “难道非得犯错才能外吗?”老头呵呵笑道:“如果放你个知府呢?”

    沈大摇其头道:“这个更不可能了,您听哪个新科进士有考满一次就可以守牧一方了?”朝对官员的考核,分考察与考满,考察就是现在如火如荼的外察,与明年将要举行的京察专挑毛病的;而考满是看政绩的,三年初考年再考、九年考满,只要有成绩,就升两级,跨了一大步。

    所以德以前的翰林官们,只能老老实实在京里熬到九年考满,才得升迁。这样做其实是很好的因为有助于抑制浮躁之风,让官员能踏实施政。

    但到正德年间天下第一不着调武宗皇帝,把这个好传统给破坏了任职更调过于频繁,根不等九年一官到任,屁股还没坐热就走了,谈何了解一方民情?踏踏实实办事?这让官员在任时,都毫无长期打算……只要‘无过’就可升迁,谁还愿意多事?所以皆‘不以民事为急,崇尚虚文,计日待迁’。

    有那得天花乱坠如孔孟再生、实际事务一样不干的,也许反而升得更快,使社会风气一落千丈。嘉靖初年,当时皇帝还没堕落,正在励精图治那会儿,也曾经有过规定,官员必须期满才调动,‘不许无故更调’,但后来皇帝厌政了,当起甩手掌柜了,任由下面人瞎折腾了,也就又打回正德时的原型了。

    ~~~~~~~~~~~~~~~~~~~~~~~~~

    不过现在的把关是李默,沈默认为他一定会坚持原则的,因为‘不许无故更调’的谕旨,正是嘉靖帝所颁布的,虽然过去快三十年了,可要是硬拿出来,皇帝也不能不认账是吧?

    “所以么,陛下不好办。”方钝呵呵笑道:“这事儿毕竟不合规矩,阻力很大啊!”

    听到‘阻力’二字,沈默第一反应就是‘李默’,也只有这位吏部尚书,能让皇帝的任命受到阻了。

    “不过这时候,如果有个还算够分量的人,帮你话,那就不成问题了。”方钝呵呵笑道。

    沈默当然知道,这老头揣透了圣意,是在顺水推舟,送自己个干人情,但也十分感激……他现在是做梦都想离开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京城,至少是羽翼丰满之前,这里实在太危险了!

    双方反复表达了各自的谢意,宾主尽欢,沈默回去复命,方钝继续算他的烂帐。

    回去的路上,沈默却没在想这事儿,因为他被方钝的另一番话所‘勾引’了,他觉着有必要去赵文华他们家看看,想到这,便吩咐道:“去一趟西长安街。”

    户部衙门离着天街很近,轿子不久便到西长安街上,沈默掀开轿帘往外一看,却只见到高高的朱墙,暗骂一声:‘没事儿建这么高的墙干什么?’便对外面的铁柱又下令道:“中午了,在附近找地方吃个饭吧。”

    尽管铁柱觉着这一带的酒楼华而不实,还死贵,但他有一样好处,就是从来不多嘴,所以点点头道:“最近的一家长安楼,就在隔一条街的地方。”一个合格的随从,应该对所处城市吃喝玩乐的地点了若指掌,很显然铁柱是达到这个要求的。

    须臾到了那长安酒楼下,沈默一看,四层的,比绍兴城任何一座楼都高,却在周位片酒楼中,并不显得很突兀……因为京城的酒楼,尤其是长安街附近的,因为王公云集,遍地贵人,自然是高大无比,气派无比。比起规模来座四层的‘长安楼’只能算是一般。

    “上去看看,四楼有没有座位了?”沈默下令道。

    “哦,”铁柱便点点去了,须臾带着个伙计转回来。那伙计点头哈腰道:“四楼都是大包厢,起价五两银子,大人您看咱们人少,是不是要个三楼的包,那个就很好了。”

    “怕我没钱么

    默板着脸训一句道:“铁柱,先给他十两押着。”

    一片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伙计这个气啊。不过看在银子的份上还是假装给自己一个嘴巴道:“的多嘴了,大人楼上请。”

    上到四楼,最靠北的包间,使女奉上香茗默点菜,铁柱和轿夫们站在一边。

    这里每一道菜都价格不菲至是昂贵,沈默忍着肉疼,不动声色的点了一桌,又对准备唱曲的歌妓、琴姬道:“老爷吃饭喜欢肃静,你们都出去吧。”铁柱便上前打了赏,将闲杂人等轰出去。

    上菜速度不快默都吃饱了,才摆满了桌子指着桌上几乎未动的菜肴道:“你们也用吧,我去一边歇歇。”

    沈默便端着个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