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照见灵台(第1/2页)头顶青天

    苏州自古乃文华胜地,名寺古刹众多。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十四个字的名诗佳句,让寒山寺在中华家喻户晓。

    苏地寺院中出名的不止是寒山寺。当年南宋迁都以后,在南方大兴禅寺,东南大丛林中号称“五山十刹”者,虎丘亦居其一。

    绍兴初,有高僧绍隆到虎丘讲经,一时众僧云集,声名大振,遂形成禅宗临济宗的一个派别“虎丘派”。

    少林是禅宗祖庭,也是中华武学第一胜地,外家拳法的流派多不胜数,分枝散叶的外家门户据有过五百之多。如今有稽可靠、传承不息的门户也绝不少于一百零八家。

    而少林的内家武学支流,大多不在俗世之中,而在神州大地上禅宗各家的深院之内。

    “五山十刹”的禅宗流派,皆有内家高僧主持,传承禅宗高深心法。

    如今虎丘寺内,正有一场法盛会。

    东南各处禅宗名寺,精通佛理的高僧在此云集,同时也是内家高手云集。

    虎丘寺宽大的方丈室中,来自福建南少林的监寺大和尚玄德正安然打坐。他是一代宗师高僧,佛学深湛,武学精深,正是这次讲经法的主持人。

    但他坐姿虽是安然,脸上的神情却不安然。

    面前是一个年纪不过十三四岁的女孩,肌肤白皙,眉目如画,正盘膝与他对坐,一正经地论着佛理。

    她这一坐下,满头的长长金发便从身后垂到了地面,有如瀑布悬挂。

    送过茶水的和尚在外面问自家的掌门,“方丈师伯,玄德大师为何在里面与女孩参禅,却不出来主持经大会?”

    虎丘寺方丈叹息道,“这是宗师论道,看来比较重要。”

    和尚大吃一惊,满脸不敢相信的表情,“那么的女施主,如何会是宗师高人?”

    方丈亦是一脸无奈,“这位女施主以前听还没有这么,莫非她已经照见灵台?”

    佛家所的照见灵台,即是道家所谓的复返先天。

    室内檀香袅袅,室外钟罄阵阵。

    玄德的眼光不住望着门外,有一句没一句地和女孩搭话,忽然苦笑道,“圣典姐,老衲还要出去主持讲经,待今晚与你再参禅机可好?”

    金发的女孩淡然一笑,“大和尚,这次讲经其实就是你们禅宗各家高僧聚会吃饭,彼此见面熟悉一番,又不对外人开放。你主持不主持,都没什么关系。”

    她的音色很是奇特,非男非女,非老非少,完不似人声,却有如木石敲击的拟音。

    玄德咳嗽了一下,“你我孤男寡女长时同在一室,甚是不便,只恐传来闲言碎语。”

    女孩道,“禅宗首重空意,大和尚,你这话,就显得不空了。要是觉得人少,你再喊几位大和尚一起进来,大家喝茶谈经就是。”

    玄德悻悻道,“不用了。”

    他眼见出去无望,又恢复了和气之态,“圣典姐,武林中已一年没有你的音讯,老衲今日得睹尊颜,才知你已是明心见性,照出灵台。却不知你是在何方宝地勘悟出来?”

    女孩露出一个微笑的表情,“我一直在家,哪里也没去。”

    玄德点头道,“在家修行的居士能参破妙谛,真是难能可贵。”

    女孩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我天性懒散,只爱看书,便在家居于白云苍松之间,自悟菩提了。”

    玄德叹道,“圣典姐,你灵台生光,自是可喜可贺之事。不过你今日前来,一定要让老衲陪你法一天,究竟何意?”

    女孩道,“佛门是清净地,不用卷入俗务。”

    玄德道,“我们在这里只是经论法,自然不参与俗务。”

    女孩点头道,“这便最好了。今天这虎丘寺与外隔绝,任何人都不得放入。”

    玄德大奇,“你这是何意?”

    女孩望着他道,“这是一场对局,与大和尚你也有些关系。”

    玄德纳闷道,“圣典姐,老衲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对局,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女孩话头一转,“大和尚,你的法名让人一见,就想起刘皇叔。”

    玄德道,“不错,老衲年幼之时,常有人打趣提起这事,不过近年来已经没有人起。”

    其实他年幼之时何止是有人提起,在同门的师兄弟之间,“刘皇叔”直接就是他的外号。

    女孩道,“明人有家写的三国,书中到刘皇叔逃离曹操之时,有一首诗: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玄德奇道,“这首诗有何用意?”

    女孩道,“我家幼弟来苏州之前,我曾算了一卦,便得到这两句话: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玄德知道对面这位“圣典姐”精于易理算卜,想了一想,忽然悟道,“这两句似是偈语?”

    女孩道,“不错,这上半句偈语已在此地验了,今日我是来等下半句是否应验。”

    玄德不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