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第3/3页)降临电影世界
从能量源传输到电负载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并没有采取传统意义上的有线,而是采取无线。
这个系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891年。
1891年天才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在沃登克里弗塔中进行无线功率传输实验时证明了在没有任何导线的情况下点亮5英里以外的氖气照明灯。
这不是魔术、也不是神迹,而是尼古拉特斯拉通过波束发射能量,实现了无线能量传输。
1934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成功的利用磁电管将电能转换成微波,这项技术的成功代表着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是可以实现的,而在1964年,威廉布朗博士成功利用硅整流二极管天线将微波转化成电能。
自此,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有了雏形。
1995年,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成功的建立了一个空间太阳能动力系统,它可以为偏远地区提供无线能量传输。
但研究很快就陷入了瓶颈了。
原因很简单,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有两个重大的缺陷。
能量损耗。
在将能量转化成微波再将微波转化成能量的过程中会损耗大量的能量,这是难以忍受的,而另外一个缺陷就是不稳定。
和有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稳定性比起来,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非常不稳定,时断时续。
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优点也非常明显,它不受到距离的**。
1987年,在一项固定高海拔中继平台(srp)实验中,一架型飞机成功的利用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飞行。
而彼得格拉泽博士也成功的利用了卫星向地面传输能量的壮举,和受到距离**的有线比起来,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根就不受到任何距离的**,它可以随时随地向整个地球的任何地方传输能量。
只是可惜,就目前而言,这项技术并不成熟,哪怕是蜥蜴文明,对这项技术的应用也处于非常浅显的地步,根就不能投入到实际运用中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