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悲欢离合(第1/2页)大官人

    坐在自己的桌前,王贤仍然愣愣出神。人生真是悲喜无常啊,早晨他还在为终于成了官家人而沾沾自喜,两个时辰后,却开始为日后的悲惨日子发愁了……

    从李司户的房间出来,一个白役领他到隔壁一间房里,房里满满当当,堆满了账册。在账册的空隙里,摆着几张桌子,每张桌后都坐着个伏案忙碌的白衫书办。

    那白役跟里面人交代一声便出去了,几个书办抬起头来,或是冷漠、或是同情、或是幸灾乐祸的望着王贤,还是圆脸的胖子站起来,帮他收拾了张桌子出来,朝他呲牙笑道:“你歇会儿,我先忙一阵。”

    王贤朝他感激的笑笑,便在桌前坐下,听着耳边噼里啪啦的算盘声,自己却不知该干什么,想去帮别人忙,又插不上手,只好给每人的茶碗里续了水,然后坐在那里发呆。

    好在没发呆多久,听到外面一声梆子响,众书吏齐齐松了口气,收拾好桌面,便快步出门去了。

    王贤正不知所措时,那胖子又走到他身边道:“饭点到了,我带你吃饭去。”

    “多谢兄台,”王贤感激的笑道:“你怎么不避着我?”

    “我叫吴为,人送外号‘无所谓’。”胖子笑道:“开玩笑的,我爹给你瞧过病的。”

    “你是吴大夫的儿子?”王贤恍然道:“我怎么面善。”

    “嘿嘿,快走吧,晚了就没饭吃了。”胖子领着王贤,赶紧往食堂奔去。

    不错,就叫‘食堂’,后世不过是沿用了这个叫法罢了。这还是唐太宗时定下的规矩,李世民命令从中央到地方各衙门,都兴办食堂,让官吏们坐在一起吃饭,借此沟通信息,和睦感情,也是延长议政办公的一种手段。

    后世朝代将食堂继承下来,但议政办公的功能已经消失了,剩下的就是吃了,所以叫吃食堂。对收入不丰的官吏来,这也是一份很贴心的福利了,是以百姓羡慕的称其为‘吃官家饭’的。

    到了明朝,食堂也分等级了,尤其是地方州县。比如富阳县就有三个食堂,在县衙左侧的是官员食堂,右侧的是吏员食堂,前院还有个胥隶食堂,三个食堂一个比一个大,当然档次是成反比的。

    王贤和吴为两个,进了怎么数都算中不溜的吏员食堂。这食堂竟也分两个档,里头一间为经制吏准备的,外头才是他们这样非经制吏吃饭的地方。可见在大明朝,等级观念是何等的无处不在。

    王贤一进屋,就见满眼的白衣黑帽,围坐在一张张方桌边,一边嘻嘻哈哈聊天打屁,一边不耽误下筷如风。吴为带他到自己那一桌,看了看没有王贤的饭碗,便笑道:“你今天来晚了,厨房已经统计过人数了,吃我这碗吧。”

    王贤连忙推辞,吴为却把他往条凳上一按,道:“吃就是了,我再去盛一碗。”

    王贤不再什么,点头坐下,待吴为端着碗米饭回来,他还没动筷子。

    吴为赶紧夹一筷子肥肉片,努嘴道:“手快有手慢无啊!”

    “嗯。”王贤点点头,其实他早看着桌上的饭菜眼馋了。虽然只是四菜一汤,有肉有鱼,但对一个整天吃糙米饭、青菜汤的人来,已经是无上的诱惑了。

    ‘想不到吏员的伙食这么好……’王贤暗暗道,却听耳边骂声不绝,不少人在抱怨,自从司马旦管伙食以来,饭菜是来差了……司马旦是司马求的弟弟。

    尽管骂声一片,但一个个吃得贼快,王贤统共没动几筷子,面前便碗碟光光,最后吃了碗米饭了事……

    ~~~~~~~~~~~~~~~~~~~~~~~~

    下午时,王贤主动提出,要帮吴为干点活,但吴为哪敢让他帮忙,“算了吧,出一点错,我就得从头算,你先熟悉熟悉情况吧。”

    王贤无奈,只好随便找了户房章程,然后摊开纸,练起了毛笔字。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四十多岁的青衫吏员进来,众书办抬头一看,作势要起:“令史来了。”令史是汉朝县令属吏的称呼,如今则是对吏员的尊称。

    那令史未曾开口先带笑,摆摆手道:“都忙,我来看看新来的子。”着王贤桌边,见他方才在抄章程,笑道:“还真转性了啊。”着一拍他膀子道:“出来吧。”

    “令史……”王贤跟着他离开了公房,出来之后,见他笑眯眯望着自己。

    “什么令史,叫叔就行了。”令史是户房典吏,叫张华,原先是王贤老爹的手下,后来才转到户房。前阵子王兴业回来,他还到王家去探望过,对他自然要亲切一些,“我上午出去了,要不早就看你来了。”

    “还是叫令史吧。”王贤苦笑道:“司户听到就不好了。”

    “嗨,他顺风耳啊……”张典吏撇撇嘴道:“他给你颜色看了?”

    “那是司户大人的爱护。”

    “爱护个屁,心眼比针鼻还!”张典吏骂道:“不就是当初没娶着你娘么?在你爹那里占不到便宜,来欺负个辈,算什么事!”

    王贤听得目瞪口呆,他还想回去问问老爹,难道跟李司户有杀父之长,夺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