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导弹先驱(第1/2页)铁十字

    “推进剂以乙醇酒精与液态氧作燃料,他们将以一定比例通过管线引入燃烧室剧烈燃烧并为火箭提供动力,由于他们极其危险,通常我们只在发射前才予以注入。”布劳恩指了指远处身穿套防护服的军士,“一旦发射时火箭不能成功点火,需要由专业军士眷将这些液体清空,否则容易产生爆炸。”

    霍夫曼皱着眉头:“听上去很麻烦也很危险,有更好的办法么?”

    布劳恩曳:“我们试验了很多燃料,目前采用的配方是最稳定也是最具有工作效率的,而且容易获取,缺点是安性差一点。或许将来我们还能找到更好的配方,不过这需要时间。”

    “这不着急。”

    多恩伯格少将补充介绍道:“火箭推进剂可分为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两种,a4火箭是典型的液体燃料,莱茵金属—波斯格公司则承担了多级固体燃料火箭研制项目,根据技术参数它的整体重量约为17公斤,能携带1公斤左右的弹头,最大射程在公里以上,我们内部称呼他为‘莱茵使者’。固体燃料相对液体燃料可以将弹体做得更,也可以实现燃料事先较长时间存储,但技术难度更大,目前在整体进度上逊于a4项目。”

    霍夫曼点点头,他知道火箭发展的趋势:固体燃料后来大都成了导弹,而液体燃料则转行承担了卫星发射的任务。

    “三分钟准备。”霍夫曼等人被引入了特殊的观察壕,在这个距离上既能充分观察火箭的状态,也能避免危险——哪怕火箭当场爆炸,在这条壕沟里仍可以保证安。霍夫曼想起了后世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发射畴监控中心,十分感慨于科技发展的力量,但眼下佩内明德基地却是人类火箭事业的先驱。

    “一分钟准备。”

    “预备,发射!”现在还没有引入最后1秒的倒计时,时间到了之后,布劳恩旁边的技术军士便重重按下了电钮激发了无线电信号,只见巨大的a4火箭立即从尾部喷出炽烈的火焰,将半边天空都械,

    “火箭尾端安置了被称为燃气舵的金属板,通过它可以改变气流诱导火箭朝正确方向前进,也可以用它来改变前进路线。”布劳恩介绍,“火箭预定落点附近有我们的观测人员,他们会把数据传递过来。”

    “你们如何实现对火箭的引导?或者,怎样才让火箭准确地击中目标?”

    布劳恩画了一个示意图,用最简洁的言语解释起来:“火箭采用惯性导引,发射后以垂直或近似于垂直的角度爬升,当燃料燃烧完毕后推进器会把火箭推送到一定的高度和速度,此时大约在离地81公里的空中——那意味着已冲出大气层,失去动力的火箭会在这个高度依照惯性并受重涟响沿抛物线继续射向目标。由于气流、风向等因素,火箭在发射中受到的力矩并不是均匀不变的,因此很难保证真实射程与设计射程一致,我们在上面安装了陀螺仪进行姿态调节,确保落点不会偏差太多以提高精度——我们管它叫圆概率偏差,目前偏差仍然在5公里左右,我们正尝试给火箭安装飞机上使用的无线电引导方式,希望能有助于减少命中误差”

    格哈德·德根科比是施佩尔在军备部的得力手下,曾经主管过克虏伯和亨舍尔的机车生产工作,他用了半年时间将两家公司的产量提升了两倍以上,现正协调第三帝国坦克军备的生产,他对军工装备的可生产性和成有非同一般的敏感,便随口问起了火箭的价格。

    “如果不摊销研制的费用,目前每一枚成大约在15万马克,在大规模生产后可将成降低到1万马克或者更低。”这问题布劳恩不出来,多恩伯格少将替他回答了。

    霍夫曼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实际却在沉思:1万马克相当于1辆4号坦克,考虑到v制造了8多枚,如果换成4号坦克只怕第三帝国能多出上万辆坦克,这两者的成效如何比较似乎一目了然。

    在等待实验数据传来的当口,多恩伯格又带着霍夫曼等人参观下一个项目,这同样是一个火箭项目,内部开发编号是菲施纈13v1导弹前驱,是由卡塞尔地区格哈德·费思勒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罗伯特吕塞尔领导的设计虚设计的。火箭弹体呈纺锤形,采用中单翼设计,前面的主翼和尾翼均为矩形平直翼,弹身最大直径8米,弹翼翼展53米,长度约8米。从外表上来看很像一架普通飞机,只是在垂尾上部装了一个筒状发动机短舱并与机身相连,舱内装一台冲压式喷气发动机。

    多恩伯格指着弹体后部烟筒状的东西:“这就是阿格斯推力装置,它采用斜轨发射,装有一个预定制导装置并引导火箭按指定方向飞行,程都在大气层中而且离地高度不高,这一点与a4火箭有着显著不同。火箭总重量预计超过公斤,弹头部分被设计为安装8公斤左右的阿马托高能**。它的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发动机只能在较低的海拔高度工作且维修和保养很困难,同时进气口活门很快就会被磨损穿透。但从一次性使用的武器角度出发,这种看上去简陋的发动机就有了很大的优势: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推力大可以达到7公斤以上,此外它使用低标号汽油作为燃料,而不是使用宝贵的高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