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代天骄——第二十八章 :高平!高平!(2)(第3/3页)北唐
击性,百年来的国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天可汗时代的强悍汉人,耶律隈恩以为那不过是远古的传罢了。
自太祖以来,敢于以这种姿态悍然向大辽挑衅的汉人,李文革算是第一个!
直至此刻耶律隈恩才发现,这只蚂蚁现在已经强大得实在不像话了!
部族武士还在集结过程中,要他们打仗可不是件容易事,军粮弓矢马匹器都要自备,之前的动员还算容易是因为那是号召大家去抢劫,打劫来的东西都归自家所有,诸部还算有些动力,此番却完不同,这一仗打下来几乎没有任何收益,可以算作是纯粹的损耗,这种赔买卖自然没人愿意做,因此各部响应起来也就十分困难。
耶律隈恩掰着手指计算了一番,如果能在一个月内将招讨司下辖的十几族部落武装部集结到东胜州来,再加上东胜州的两千八百河清军,自己手中大约能有上万可战之兵,前提是各族不打埋伏——在目前情况下这纯属奢望。
“再给各族族老发一次狼头令,告诉他们,此战若胜,我将云内州的草趁出来分给他们!”
帐内的部族亲信们纷纷诧异地抬起头来望着主帅,云内州地处阴山南麓,其中最肥沃的草乘是太宗皇帝封给耶律隈恩做世袭领地的,耶律隈恩这个决断无疑是以自己的私财来支撑这辰争,谁都明白,上京御帐里那位皇帝绝不会补偿这个弟弟什么的,不问罪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耶律隈恩的记室韩匡胤是太祖佐命功臣政事令知汉儿司事韩知古的次子,比起他那个醉心于医术的弟弟来,文韬武略均要强上三分,只不过太祖晏驾之后应天皇太后当政,排斥汉人,他远赴西南招讨司也是为了避祸,相比较起来,他的弟弟韩匡嗣虽然没什么事,但是精于医道而讷于政事的脾性却颇得太宗皇帝的皇后述律氏器重,始终被留在宫中为官。同生不同命,韩匡胤也不以为怨,韩家作为辽国汉人血统的第一家开枝散叶,能保谆枝便是一枝。
此刻匡嗣家那个未来名震宇内的二郎年方十二,韩家的命运仍在随着大辽的动荡波动中。
“元帅破家为国,乃是正道,发令吧!”韩匡胤望着耶律隈恩,口中吩咐道。
帐中诸人,只有他了解耶律隈恩此刻的无奈,耶律敌禄援汉带走了云帜精兵,西京都部署司如今是个空架子,西南面招讨司貌似庞大实际上却是个空壳子,金河泊距东胜州州治不过五十里,几乎没有任何战略缓冲,耶律隈恩以自家草场为代价集结起的兵力能够击退正面之敌已是极限,朔州方面是无论如何顾不上了
李文革的行营帅账设在金河泊东岸一处土坡之上,由张桂芝统领的内卫们警戒,狄怀威的延川步兵团扎营在帅营以东的正面,李护统帅的肤施步兵团则在南面金河与大河交汇处护卫着帅营的南面侧翼,保安、怀安两个骑兵团沿着金河一线向东北方向撒开进行战弛蔽。
帅营内除帅账之外设有虞侯账和都监帐,分司参谋和军法,此刻行营都监崔褒却在虞侯账内参与行营副都指挥使兼都虞侯秦浩然召开的虞侯会议,与会的除崔褒外还有四个步骑兵团的虞侯军官以及行营都虞侯司的参谋军官。
李文革虽然是亲征,却无自觉地将指挥权下放给了细封敏达这个行营都指挥使和各团主官,就连秦浩然主持的作战计划参谋会议都不参加,自己却召集了一群从丰林书院和街头观宇挖来的各色人等关起门来开嗅,居然用了内卫警戒帅账,谁也不知道这位太尉大人领着一群半大童子和堪舆先生要商议什么重要的军国大事。
“矿脉——n紧要的是各色矿脉的分布、瘪、表里,要具体到数据,形成矿图!无论仗打成什么样子,这件事情必须做成,这一仗打输打赢都无所谓,只要做成了这桩事情,便是诸位的大功一件,我们便算没有白来一场。事情的关键只有两项,一要实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二要机密,除了今日帐中诸位之外,不得向任何人泄露,不管他官多大。”李文革的语调斩钉截铁,那些丰林书院的学员们倒还罢了,被临时绑来的堪舆先生们却一个个面面相觑。
“太太尉大军来此,难道就是为了勘察矿脉地气?”一个留着老鼠胡须面色焦黄的风水师大着胆子问道。
李文革抬眼看了他一眼:“你叫什么名字?”
那老鼠须缩了缩脖子:“人胡云蔚,陈府君的墓穴是人帮着选的!”
陈夙通这么早就开始给自己压穴了,李文革一阵头晕,他勉强定了定神,干咳道:“我们打仗为的就是做生意赚钱,勘察矿脉,也是为了未来能从这片地面上做生意赚钱”
众人面面相觑,天苍苍野茫茫一片荒漠草原,做个鬼生意啊。
李文革却不理会他们,道:“未来就算大军撤走,我们也要在云中设一个八路钱庄分号,一旦时机成熟,或许会在那里设商社!”
“商社?”众人更是迷茫,实在看不出这游牧部落里有什么商机。
“嗯,名字我都想好了!”李文革得意洋洋地道,“就叫东契丹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