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份量实足的华夏代表团(第2/3页)重生之动力时代

纳米管材料的研究课题,给伊万诺夫和西蒙诺夫好好地上了一课。

    “根据我最近的一次实验,我在碳纳米管中,发现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杨卫平似乎也是有点兴奋地道:“这种多壁碳纳米管,由于其特殊的微观结构,具备了非常独特的力学、热学和电学xìng能。

    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它表现出极为优异的电磁波吸收xìng能,能够克服传统吸收剂频带窄、密度大、吸收强度低等不足之处,而且能克服传统吸收环氧树脂具有强度高、抗冲击韧xìng好、良好绝缘xìng等综合xìng能,是一种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聚合物材料。

    我个人认为,将多壁碳纳米管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制成复合材料,研究它的吸波xìng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将这种多壁碳纳米管材料研究出来,在军用和民用吸波材料方面肯定有着非常广泛的用涂。”

    雷达吸波材料,早在二战中期,德国和美国都在研究。目前,苏联、美国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伊万诺夫和西蒙诺夫都知道,苏联研制成功的铁氧体龘系列吸波材料,已经应该用于米格5战机。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除了铁氧体吸波材料,苏联还研究出了金属微粉系列吸收剂,多晶铁纤维系列吸收剂,在军舰舰体,导弹壳体等方面也有应用。

    不论是铁氧体龘系列,还是金属微粉和多晶铁纤维,都是属于微米级研究领域。

    杨卫平提出了让人类面进军纳米世界的口号以来,苏联对纳米技术想到的第一应用,就是吸波材料。只不过,却是一直不得其门而入。

    现在听杨卫平这么一通忽悠,哪还不将伊万诺夫和西蒙诺夫唬得一惊一咋的。

    多壁碳纳米管材料,这是伊万诺夫和西蒙诺夫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这二位也号称是苏联的专家中的专家,自认学识不差人。但在杨大科学家面前,感觉自己就跟学生似的。

    这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伊万诺夫和西蒙诺夫一边暗自感叹着,一边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力促着苏霍伊设计局和天工实验室的合作!没准球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隐形战机,就诞生于苏霍伊设计局!

    差不多快到吃中餐的时候,书房门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

    “老板,我是金富。”

    听到是胡金富在敲门,杨卫平停下了给伊万诺夫和西蒙诺夫进行的纳米讲座,扬声道:“请进。”

    胡金富推门而入,但没有话,只是用给杨卫平使了个眼神。

    杨卫平会意地起身,跟胡金富来到书房外面。

    “华夏驻肯尼亚大使馆来人了。”胡金富附耳对杨卫平轻声道。

    “嗯,你先把客人安排在三号楼,我十五分钟后过去。”杨卫平低声交待了一句,然后转身进了书房。

    ……

    杨氏大庄园三号楼,距离一号主楼不到三十米,中间有一条直廊相连。

    此时,五位身着灰sè、深蓝sè、黑sè中山装的华人,由胡金富引领着,一边观赏着这座私人庄园里的奢华景观,一边不紧不慢地朝前走。

    为的那名穿了套黑sè中山装的老人,赫然是钱老!

    这座庄园,可比杨卫平在瑞士琉森湖畔的那栋原木别墅庞大、奢华得多。

    看多了华夏国内的园林式建筑,再观这座充满了联式建筑风格的大庄园,单外面的两座大型室外游泳池,就很是让这几位久不出国门的华夏代表暗自感慨着杨大科学家真会享受,难怪不愿意回国去艰苦奋斗了。

    杨卫平召开的那个记者招待会,消息传回华夏大陆后,钱老第一时间就猜到了杨卫平的良苦用心。因为杨卫平跟他过,光有技术,如果没有相配套的冶炼设备,也是不行的。

    现在球具有工业基础的各个国家,都纷纷派出了专家代表团前往瑞士天工实验室,希望能得到13合金的专利使用权,或者生产许可权。

    杨卫平是摆明了敞开大门做生意,来者不拒。

    有技术就用技术换,没技术,可以用矿产资源换。想白拿,对不起,哪来的回哪去!

    如此重要的航空航天新材料,华夏当然不会错过。

    这样的技术引进方式,根无需偷偷摸龘摸。只要能跟天工实验室达成合作协议,天工实验室负责为合作方在欧洲采购整套13合金工业化量产所需要的冶炼和机器设备。当然钱得由合作方自己掏腰包。

    对杨卫平提出来的要以天工实验室为基础,构建一个球专利技术自龘由交易平台,钱老知道这个消息后,当时就乐了。

    有了这个平台,华夏政龘府可以光明正大地用技术资源,或者是国内的矿产资源来跟天工实验室进行交易。

    这只狐狸,简直比国内那些老狐狸还要更加老jiān巨滑。钱老这次出国,心情可比上回愉快轻松多了。

    自进入杨氏大庄园后,钱老就在暗自腹崭着杨卫平这个臭子简直就是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