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这是华夏工业发展的历史性时刻!(第1/2页)重生之动力时代
----------------------不是杨卫平的心理素质不好,而是他这一摁,将被定格于一个历史性时刻,永载华夏机床工业的发展史册!
数控机床,特别是多轴数控机床,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数控程序。(。.)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工件一次装夹就可完成五面体的加工。若配以五轴联动的高档数控系统,还可以对复杂的空间曲面进行高精度加工,更能够适应像汽车零部件、飞机结构件等现代模具的加工。
机床的硬件,很多国家都能将之照猫画虎,仿制出来。但程序软件,可就没法再山寨了。
从ASCII码被美国人发明以来,单片机的数控程序都是用这种英文通用码表为母来进行各种编程。
而今,潘耀田独具匠心地提出用永字八法,在吴钩的协助下,杨卫平的大力支持下,开创了GB1978汉字通用码表,这标志着未来世界计算机的发展,将不再是美国人一家独大。
用GB1978码编出来的数控程序能不能实用,现在,只要杨卫平将右手食指轻轻摁下去,即将揭晓。
“摁!杨主任,我对我们编出来的这套程序有实足的信心!”吴钩在一旁右手用力握拳,为杨卫平鼓了鼓劲。
杨卫平深深地做了个深呼吸,牙床咬得紧崩崩的,轻轻把绿色电源启动摁纽摁了下去。
“嗡”的一声电机转动声响应指而发。
现在所有人在这一瞬间,都不约而同屏声静气,将目光死死地锁定在程序控制版面的显示屏上。
,1%,3%,……1%,数字不动的跳动,程序自检完成。
X轴电机驱动:正常!伺服模块工作:正常!
Y轴电机驱动:正常!伺服模块工作:正常!
轴电机驱动:正常!伺服模块工作:正常!
A轴环绕X轴旋转+9度~-9度,最分度值1:正常!伺服模块工作:正常!
C轴环绕轴旋转36度,最分度值1:正常!伺服模块工作:正常!
余度调节:七。()正常!
这是一款依靠立式主轴头的回转的龙门铣床。主轴前端是一个回转头,能自行环绕轴36度,成为C轴,回转头上还有带可环绕X轴旋转的A轴,一般可达±9度以上,实现上述同样的功能。
这种设置方式的优点是主轴加工非常灵活。工作台也可以设计的非常大。螺旋桨庞大的机身、巨大的发动机壳都可以在这类加工中心上加工。
这种设计还有一大优点:在使用球面铣刀加工曲面时,当刀具中心线垂直于加工面时,由于球面铣刀的顶点线速度为零,顶点切出的工件表面质量会很差,采用主轴回转的设计,令主轴相对工件转过一个角度,使球面铣刀避开顶点切削,保证有一定的线速度,可提高表面加工质量。
空机运行一切正常。杨卫平右手曲肘握拳紧了紧,强忍着心中的激动没有喊出来。
这证明,新编写的那套汉字编码数控程序,软件和硬件已经完成了兼容。
接下来,就要看实际加工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可知的故障。
为了验证这台仿制加改进,暂定型号为SK1978-5-7型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高精度加工能力。杨卫平特意将加工零件选择了一种弧面凸轮。
其参数为:中心距,分度数8,动静比135°/5°,左旋,槽深48,滚子直径9,蜗弧半径。凸轮宽度。
该凸轮在专用五坐标机床上加工,由于凸轮中心距为,大于机床最大可调范围4~,所以不能直接加工。
另外。当机床中心距调至大于时,由于结构的特点刀具至主轴端面的长度将大于,主轴悬长将大于,机床主轴刚度将明显变差、加工振动过大,对加工非常不利。
不过,这是对一般的数控程序而言。
现在,杨卫平通过对这款七余度数控程序的应用,重新选定了新的计算公式,设定了一款专门的凸轮加工自动编程程序,对X轴和轴增加了补偿余度。
即可自动实现坐标的转换,该变换不影响原程序系统中的靠刀算法、偏心算法、进给速度修正、凸轮曲面修型和计算误差控制等功能。
实际切削结果表明:这套数控程序,扩大了机床的原有加工范围,使机床原设计的中心距参数范围由4~扩大到几乎不受限制而只与机床的运动干涉有关。
通过对数控程序的灵活应用,还可以调整加工参数使机床刚度和加工效率得到提高。
在对这款验证用弧面凸轮的加工过程,由于选择了而非的机床中心距,使主轴悬伸缩短了8,从而使加工时间缩短了近3%、加工表面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因此,使机床功能得以扩展,使用更为灵活。
现场旁观的那些老八级技工,亲眼目睹了那件弧面凸轮从毛胚,被自动加工成成品,整个过程基就不需要人工操作。
特别是有个老技工亲自用工具显微镜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