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我只有一个立场!(第1/2页)重生之动力时代
尽管杨卫平对于盘掌控一个国家政权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但是,他不得不承认,秋芳的分析,直指问题的质。
没错{杨卫平不再是当年那个带着满腔热血回国投身于华夏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的愣头青了,也不再是那个自以为凭他个人能力就能改变华夏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理想主义者,更不是任由都可以拿捏左右的政治白。
他是即将成立的北缅民主自治政府的实际掌控者!
是一个拥有四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并主裁着四千多万人口命运的独裁者!
是一个动念间便能搅动亚洲政治格局的投机者!
即算他现在还没打算以“北缅王”这个身分出现在国际政治大舞台上,但现在谁也不能质疑他杨约翰男爵,已经具备了能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领袖平起平坐的政治身份。
一旦北缅民主自治政府向世界正式宣告成立,天工国际集团和磐石国际安保公司在华所有投资工程项目都将打上一个新烙印,而且其中就包括b球霸王!
对此,华夏政府最高决策层显然看得相当透彻。否则,就不会请动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的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健雄亲赴长安。
无论于公还是于私,杨卫平对叶健雄向来都是非仇重。在长安咸阳国际机秤到从香港飞来的未婚妻叶乔后,他第一时间赶抵陇西省委招待所拜见长辈。
见到杨卫平不请自来。叶健雄当然是格外高兴。
叶健雄让秘书推掉了原定安排的所有接见应酬,让杨卫平和叶乔陪着他,到华清池观山赏水。一路上只拉家常,公务只字不提。
芙蓉园、九龙湖、梨园、唐御汤遗址等景点一一走遍,临近黄昏时分,老少三人来到了环园五间厅。
唐御汤遗址博物馆东面,是一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雅致院——环园。环园原为清朝驿馆,在同治年间毁于战火。光绪年间(1878年),临潼知县沈家桢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重新修建了温泉驿馆。并改名“环园”。
19年慈禧和光绪为逃避八国联军进京西巡长安。往返都就寝于此。1936年,蒋介石亲临长安,将环园辟为临时行辕,部署剿共计划。引发了震惊中外的“长安事变”。
走进环园。是一潭荷花池。池南是荷花阁,池东是白莲榭,沿着荷花池西岸走到荷花阁背后。就是著名的五间厅。
五间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南依骊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树木葱郁,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而名五间厅。合抱粗的赤色大柱高擎于厅的前廊檐,气宇轩昂‰周围的三间厅、望河亭、飞虹桥、飞霞阁相映成趣。
望着五间厅的玻璃窗、墙壁上,迄今还保留的当年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叶健雄绘声绘色地给杨卫平和叶乔讲述着“长安事变”中一些没有记载在历史资料中的细节趣闻。
杨卫平当然明白叶健雄不是闲得无聊跟他讲故事。叶健雄在这个时候领着他来参观环园五间厅,感慨着当年民国少帅张汉卿悲楚的晚年结局,其喻意显然是在暗示他什么。
离开五间厅的时候,叶健雄有意无意地驻足回望,唏嘘不已地叹然道:“想想当年张少帅何等风光,谁曾想到他一步走错,结果步步皆错。所以,这人啊,无论做什么事都得三思而后行。”
叶乔闻言知意,双手搀扶着老态龙钟的叶健雄,一边缓步前进一边侧脸望着杨卫平,轻声问道:“爷爷,您是在拿张汉卿跟卫平作比吗?”
叶健雄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吐来眼含深意地看着杨卫平,微笑着道:“卫平,你觉得呢?”
“呵呵,爷爷,我觉得这没什么可比性。”杨卫平淡然笑道:“我知道,中央对我在缅甸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辞。之所以这么做,我只是想证明,我在滴国防科工委主任和国家计委主任工作期间所制定的所有方针政策,都是完符合华夏国情的。我需要找一块能由我人了算的地盘用实践来检验,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对的!”
“凡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叶健雄缓缓摇头道:“站在不同的立场,是非对错就有着不同的区分标准。”
“我杨卫平只有一个立场!”杨卫平肃然道:“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任何政治利益,都应该以这一最高利益为原则!”
“加快加大轻工业发展,提高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利益!”叶健雄沉声道:“我国的军工体制不能带动民用工业,不能带动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发展轻工业提高物质基础,绝不能以牺牲国防重工业为代价!”杨卫平针锋相对地辩论道。
“华夏当前的发展方针应该是以军为主,以民养军!”叶健雄同样坚持己见,“力发展航空工业、船舶工业和精密机床工业固然没有错,但这么做却占据了太多的国家资源。我国的整体发展思想是成为经济大国,而不是军事大国!否则,必然打破当今世界美苏冷战格局,引发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