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他乡遇故人(第1/2页)重生之动力时代

    既然打算要坑英国人,杨卫平当然不可能都实话。

    在英阿马岛战争爆发之前,杨卫平利用国防科工委主任手握的特权,加上天工国际集团和磐石国际安保公司的运作,促成了华阿友好军事贸易合作伙伴关系,让阿根廷成为南美洲最大的华夏武器使用国。除了将华夏势力伸进南美地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借助英阿战争,为华夏制造的武器打广告。

    要知道,目前世界的眼光都集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阿战争,比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更能引起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

    只要阿军使用的华夏制造武器在战争中大放异彩,必然能扩大华夏军火贸易的出口数额。

    有了充足的外贸出口武器订单,华夏的军工企业就能加足马力开工生产。这对进一步加强华夏军工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后续研发,是极为有利的。

    即算华夏政府坚持军转民政策,这样也能保障很大一部分军工企业不至于因为没有足够的订单而被砍掉。

    杨卫平没有告诉威尔逊舰长和修斯菲尔德,阿根廷空军现在除了装备了强五b、f-1、fb-1三种轻型多用途战斗机,还有两个中队各十二架华夏制造的歼十大鹏鸟和歼十四猛禽,以及四架华夏制造的新型kj-81空中预jǐng机。

    除此之外,阿军的陆航部队还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直九劲弩通用直升机和武直十长弓武装直升机。阿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还采购了一批东北虎ii型主战坦克、81式轮式步兵战车(9轮战)和81式装甲车(bp3华夏版)。

    阿军有一部分主力部队的制式步枪,也都换装了华夏制造的556口径的81-x突击步枪(sar)。另外。阿根廷海军还采购了四艘刚刚完成部海试的华夏宋级潜艇(基洛级华夏版)。

    眼瞅着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岛爆发战争已经无法避免,如此好的能让华夏武器经历一场现代化战争实战检验的机会,华夏政府如果错过了,那就真是集体脑残了。

    杨卫平现在完可以预见,英阿战争不仅仅是一场自二战结束后爆发的现代化海空军对战,而且也是华夏制造的新型陆、海、空军武器装备面向球的最佳广告平台。

    杨卫平当初早就为英阿马岛战争作出定义,英国和阿根廷两国政府都将大伤元气,华夏才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和受益者。

    唯一遗憾的是,他现在不再是华夏国防军工系统的领导者,没法亲眼审阅华夏武器在这次战争中收集的各项真实总结报告。不过。这并没有动摇他对自己一手主导研发的华夏海、陆、空新型武器装备的信心。

    在他的规划中。北缅的国防军工体系肯定是复制华夏曾经的国防科工委,北缅人民军将来换装的所有武器,必然部是华夏血统。

    对杨卫平来讲,华夏所有在研和已经研制成功的新型武器装备。包括卫星、火箭和洲际导弹。基上没什么机密可言。

    就像天工磐石船舶重工集团已经开工建造的两艘导弹护卫舰和两艘导弹驱逐舰。就是华夏海军刚研制成功的新5级导弹护卫舰和5d导弹驱逐舰。

    离开船坞码头后,杨卫平重点视察了天石数控jīng密机床厂和天石燃汽涡轮机制造厂。

    天石数控jīng密机床厂,是香港天工-西门子(tgs)jīng密仪器设备股份公司在北缅实兑投资建立的一家分公司。该厂所有的成套机器设备,所部由tgs公司提供。

    这家代表着北缅工业母机体系的jīng密数控机床制造厂,其起点比华夏的机床制造行业高出不止一星半点。单轴、双轴、三轴数控jīng密机床,包括四轴、五轴数控联动加工中心,都是tgs公司现有成熟的第五代数控技术。

    厂里绝大多数工人,都是杨卫平用高薪高福利从华夏各大国营机床厂招聘移民过来的熟练技工。

    天石数控jīng密机床厂厂长林建光,来北缅实兑已经一年多了。移民之前,他是华夏第一jīng密工集团副总工程师,也是曾经的京城第一机床厂总工程师。

    当初麦肯锡猎头公司上门找到他的时候,林建光并没有因为对方开出的十万美金年薪而心动。但那位猎头公司的代表拿出一封杨主任写的亲笔信,林建光看完信后,立马在那份聘任合同上签字。

    自从杨主任辞去国防科工委主任职务后,华夏第一jīng密集团的管理层很快就来了一次大洗牌。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干部从上到下投机钻营和官僚习气来明显。林建光因为脑门上刻有杨卫平嫡系的烙印,渐渐地被排挤出管理层。

    眼看着杨主任亲手抓起来的华夏jīng密机床制造工业有可能被新上来的官僚们败掉,林建光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曾经多次写信给杨卫平,请杨主任无论如何要向中央领导反应情况。

    杨主任给他回过一次信。在信里,杨主任直言相告,他现在比他还要着急,但是,有些事,他现在话已经不怎么管用了。杨主任告诉他,现在着急没用,要他静下心来等待,他会在适当的时候以天工集团的名义投资一家更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