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由不得美帝不上钩!(第1/2页)重生之动力时代

    F119是普惠公司为美国第四代战斗机研制的先进双转子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其设计目标是:不加力超音速巡航能力、非常规机动和短距起落能力、隐身能力(即低的红外和雷达信号特征)、寿命期费用降低至少5%、零件数量减少4~6%、推重比提高%、耐久性提高两倍、零件寿命延长5%。

    就杨卫平所知,要到1983年9月,美国空军才同时授予普惠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金额各为亿美元,为期5个月的验证机合同。

    也就是,美帝现在还没有对F119立项。

    在F119上采用的新技术主要有:三维粘性叶轮机设计方法、整体叶盘结构、高紊流度强旋流主燃烧室头部、浮壁燃烧室结构、高低压涡轮转向相反、整体式加力燃烧室设计、二元矢量喷管和第三代双余度FaDe。

    此外,还采用了耐温17~11的第三代单晶涡轮叶片材料、双性能热处理涡轮盘、阻燃钛合金、高温树脂基材料外涵机匣以及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或碳-碳材料的一些静止结构。

    这些技术,杨卫平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这并不妨碍他借助他在球科研领域的赫赫名声,拿这些新技术理论用来忽悠普惠和通用的专家学者。

    之前把8昆仑、9秦岭、1太行、1泰山四款发动机开发成功,基上已经尽到了他最大的能力。再想在这个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必须借美帝之助力不可。

    对于F119的设计理论,杨卫平多少还是知道一些。但如何根据这些理论把相对应的新型材料开发出来。并且制作成相关部件,就不是他能力范围之内了。

    在跟麦道合作研发YB球霸王期间,杨卫平与普惠和通用两大发动机制造商都有密切合作,并成功地在8的基础上开发出一款推重比更大的高涵道比8B涡扇发动机,作为YB球霸王的标配动力引擎。

    借助华夏在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上的多项材料应用技术,通用公司于1981年11月底成功地实现了F11-ge-1发动机的量产,比原有历史提前了两年零三个月。

    普惠公司当然也不会白干,他们在通用实现F11批量生产的后半个月。对原有F1-P-1进行了升级改进,成功开发出F1-P-,并实现量产。

    可以,在军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研制方面,杨卫平与美国合作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双赢结果♀也奠定了他在世界航空动力领域无可动摇的崇高地位。

    当然了,在帮助美帝的同时,也不能冷落了苏联老大哥。

    有了卡列妮娅穿针引线☆卫平也为留里卡设计局指明了aL31F升级为aL31FN的研发方向。

    不得不,杨卫平在长安研制YB球霸王这两年,对自己所掌握的航空材料、航空发动机和飞机设计心得进行了多次面系统的梳理总结。结合他上一世没有掌握的欧美先进科技,让他在航空航天科研领域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上辈子五十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

    而且他还发现,他的记忆力和思维计算能力也比上辈子强太多了,感觉他的大脑就好比一个大型资料库。上辈子看过的所有科技资料和文献都能记得清清楚楚,估摸着这有可能是重活一次带来的附作用。

    尽管如此,杨卫平依然很清楚,凭他个人的能力和天工集团的财力,根没法把F119发动机和F猛禽战动机造出来。

    要知道。洛克希德公司为了研制F战斗机,总共召拢了一千家美国企业组成了猛禽开发集团‰美国空军合作历史十多年才让F实现批量生产。其中所耗费的经费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杨卫平对F的内部构造了解不多,但他对华夏研制出来的歼则有着面系统的了解。

    或许现在没可能把真正的F造出来,但是,用两台1太行发动机的升级版1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款外型跟F差不多的验证机拿来忽悠美帝,还是有可能的。

    之所以决定抛出这两大诱饵用来忽悠美帝,杨卫平的目的是借助美帝强大的工业基础在北缅打造出一个新的世界一流的航空工业基地。

    拉姆斯把杨大爵士的意向传回国后,普惠和通用公司立马组织精英团队于三天后就抵达了曼德勒。

    这时候,杨卫平已经在密支那1航空基地与宋文聪、甘晓华等年轻航空动力俊才一起开始了关于第五代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和第四代战斗机的理论上的可行性研讨会。

    等普惠和通用两大公司组成的项目团队到达密支那1航空基地,已经是4月5日下午。

    以杨卫平的工作风格,他当然不会讲究按资排辈。他充份利用自己在华夏航空动力研究领域的权威和声望,把他知道的现在还都非常年轻的航空动力人才基上一打尽,都弄到了北缅。

    像宋文聪、甘晓华等航空专家,现在还都只有二十多岁,三十岁不到,在国内根就没有人重视他们。也就是杨卫平知识他们的发展潜力,把他们都召集到了他的科研团队里面来。

    为了把美国的航空动力专家们忽悠住,杨卫平抓紧时间把他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