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五虎西征(第9/10页)太平记
但不知道该算是可悲还是可笑,虽然能够将姬家的统治掀翻,却无能改变姬家百多年宣传的硕果,在起兵的过程中,陈家的统治者便不止一次的对此深感痛切,最终,为了更快和更多的将人心收拢,在集合了众多谋士的意见之后,陈家家主陈我存毅然决定,更姓为帝!
在一出盛大的仪式之后,陈家向传中的天神,地神,四方神灵,更向着天下百姓宣称,天意已更,帝姓归陈!
果如所料,这便是在姬家已摇摇欲坠的统治上插进的最后一刀,连唯一能够依靠的&qut;神之衣裳&qut;也被剥夺,很快的,姬家的面崩溃便如陈家谋士们的预料到来。而在那之后,是因为感受到了这样的确有着极大的方便还是同样沉迷进了这无尚荣光的诱惑不得之知,人们可以知道的就是,&qut;英峰陈家&qut;的初代帝者,帝我存,不顾左右的强烈反对,将之前那&qut;权宜&qut;的想法改变,更颁告天下,称自己为&qut;神之苗裔&qut;,所姓就乃是&qut;帝陈&qut;而非&qut;凡陈&qut;,而自那之后,此举俨然制度,代代王者皆乐此不疲,大正王朝四千年历史上,先后有二十八姓世家入主尊位,竟是无一例外,数搞出个盛大仪式,易姓为帝,帝统天下。
所以,约莫生存于两千七百年前,被目为整个大正王朝历史上最具&qut;智慧&qut;的三人之一的&qut;青牛先生&qut;周化蝶,曾在天下更替之后,淡淡道:&qut;何曾有易?不过是帝家兄弟自行换庄坐坐而已。&qut;便继续以着一种极为淡淡的态度去观鱼博弈了。
至于&qut;帝陈&qut;,&qut;凡陈&qut;之,原是帝我存当日神化已身之,随口为之,并未认真考据立,然而,正如任何长期存在的事物最终都必然会&qut;制度化&qut;和&qut;规范化&qut;一样,&qut;帝姓制度&qut;走向&qut;规范&qut;的脚步从来也未停止过,特别是,当一些&qut;有所图者&qut;发现到从此可以得到难以想象的巨大好处时,这就更成为数百年间学界最为热闹和激烈的话题之一。
&qut;所以,要将某个学术专题精研的话,一个官位的诱惑就比一百位名师的努力更有作用。&qut;以着一种极为冷漠的口吻出这讽刺的人,名为周召,是翰林院的一份子,而最终,他也以&qut;掷笔击案仗剑起,书纸之前无丈夫!&qut;的豪言及率三十骑死士破阵劫酋,勒立盟书的惊人之举达到了留名于大正王朝史书的目的。可在史书上,他的地位却远远逊色于另一个人,一个他的同僚,一个在他掷笔而去之后,只笑了笑,便在一片纷乱和嘈杂中将他的桌子整理干净,然后继续悠悠的研读自己笔记的人。
姓董名方舒的这个文弱儒者,虽然一向也不被&qut;尊重&qut;或&qut;看好&qut;,可当周召带着一身伤口归乡养老时,他却已成为天子口中的&qut;先生&qut;,和得到了洗马东宫的巨大荣誉。
因为,他是将持续了将近六百年的争论终结的人,潜心帛书二十年,他著出一书,更尽卖家产,问贷亲友,得千金为贿,赂帝左右,使得呈帝前。
当所有知道这事的人都怒斥或嘲笑他的愚蠢时,他却仍只是悠悠的一笑,便复又安然读书去了。
而后面…后面的事情,便是每一个大正王朝的读书人也都知道的了。
天门洞开,昭告四海,宣示着他已成功将帝者服,而当九天之上连续降下三道圣旨来强调和确认的官方地位时,任何对此书和董方舒的质疑便都如冰雪逢阳,立刻的,消失无踪了。
自那以后的三千年间,将与帝姓制度相关的一切名词均详细铨释和定下规范的成为大正王朝的官定经书之一,而董方舒人,更是得到了堪与儒学诸祖配祭的崇高地位。
…历史,它常常是荒诞和酷爱恶作剧的。
关于&qut;帝赵&qut;与&qut;凡赵&qut;的区别,在中,是这样界定的:
皇者,诸皇子,及诸同胞兄弟可异帝姓,未出三服男丁,不可直异,可称之&qut;帝赵某某&qut;,三服以外,皆冠赵姓,不得更易。
&qut;统广二帅,是赵家远支,虽然勉强勉强列入三服,却是极一支,一向也是受气有份,沾光无门,是以,二帅自也都没将这事多么看重,仍是以赵为姓,未加帝称,时间长了,更是没多少人知道,往往以为他们就只是寻常凡赵罢了,便连皇上也不大清楚。&qut;
&qut;可,二帅西伐,大胜而回之后,这事情,却终还是教宗人府查明,报了上去。&qut;
纵然兵权纳还,但两人在军中仍有极大的影响力,在官场民间的威望也是不容视,若是寻常老将,那也罢了,但此刻,当知道两人同样有着自称&qut;帝赵&qut;的资格时,一切,便完不同了。
&qut;所以,二帅就?&qut;
&qut;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