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承包项目(第1/2页)冒牌相师
“就算只建一座,总比一座都不建好吧。”丁香她妈叹了口气,“当然,要是三座一起建,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行,建两座也能赚点。实在不行,那就建一座好了。这事来来回回弄了这么多次。”
“是啊,弄了这么多次,你不烦我也烦了。”刘主任,“一千多万元的项目,这里面油水来就不大,盯着的人又多,要是只剩下三分之一,那还有什么搞头?还不如直接弄个桥算了,只要几十万,那多方便。”
“那怎么能行呢,几十万的桥多不安啊。”丁香她妈一下子就着急了,“刘主任行行好,给我指一条明路吧。”
刘主任再次慢条斯理的喝茶,摆足了谱才:“这件事情,主要就是钱的问题,校长副校长对这事都没什么意见,我们基建这一块,那都是恨不得多干点活多为学校做贡献的。唯一的阻碍,就是财务那帮家伙。其实一千多万算什么,随便哪里挤一挤就出来了。去年我们学校买了几辆公车就花了上千万。何况这一千多万也不是一下子用完,分两年拨款的话,一年也不过是几百万嘛,更加不算什么。”
“那要怎么办才行呢?”丁香她妈乃是个牛皮灯笼,怎么点都点不着。
“我已经了啊!一定要学校财务那边同意,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那是因为学校的钱都有去处,要是要是临时修改用途,来能够拿到钱的人就拿不到了,这很得罪人。不过要是有什么政治压力,就算是得罪人,也只能把钱拿来修天桥。”
“那要怎么样才能形成政治压力啊?”丁香她妈还是不理解,“我又不认识你们校长副校长,怎么能够形成政治压力呢?”着眼前一亮,“难道刘主任想介绍校长给我认识?那真是太好了!”
“我去见校长还得看校长有没有空呢。”刘主任没好气的,“再校长什么人啊,能为了你这么一点事硬去压财务?政治压力不一定要从上面来,可是从下面来嘛。现在大家都很重视舆论,如果有什么事情众议汹汹,上头一定会重视,这不就形成政治压力了。”
“那要怎么才能形成舆论呢?”丁香她妈虚心求教。
“你抓着最近这个车祸事件做文章嘛。”刘主任早有腹稿,“去找些记者来,让他们挖掘这起车祸背后的体制问题,最后得出结论,一定要建人行天桥,避免再次发生车祸,那不就可以了吗?我们校长看到报道,自然会问究竟怎么回事,我给你敲敲边鼓做做工作,这人行天桥就非建不可了。”
“除了传统媒体的记者以外,我们还可以把这件事情上!”丁香举一反三,“上**上QQ上论坛,我们还可以被撞的学生多可怜,伤势有多重,商业街有多危险,再渲染一番这个人行天桥已经立项十年,却到现在还没建成。”
“商业街最近就发生了这么一起车祸吧,而且那人的伤势很轻,就是去校医院包扎了一下。”刘奇玮。校医院虽然治病很便宜,但是那个水平,只能麻绳提豆腐,根就不行。校医院的医生自己有什么不舒服,还跑到外面医院去看病呢。如果真的伤势严重,谁都不会去校医院的。
“这年头哪里有媒体真话的,络谣言多的是。”丁香,“我们这个九真一假,连络谣言都不算。”
“丁的这个也不错,”刘主任称赞,“刘啊,做人呢,不能这么死板,要懂得变通。建人行天桥,你是坏事吗?不是吧,这肯定是好事,我们校园更加美观了,设施完善了,学生教师都安了。钱花出去了,刺激经济了。反过来,又有人受害吗?钱是公家的,不花在这里,也要花在别的地方。与其被大吃大喝出国旅游,还不如我们用来建天桥呢。”
这么一好像也没错,刘奇玮摇摇头不话了,丁香和刘主任高兴,一直在那里完善造谣的细节。丁香还趁势打了电话给地报纸,举报了这么一件事情,联系上了记者。
坐了一会儿,丁香请的客人陆陆续续都来了,都是学校的领导,有基建的,有纪委的,还有财务口的。刘奇玮在省城大学上了两年学,今天见得学校领导比这两年见到的加起来还多。这些人异口同声,建桥是好的,钱是没有的,总之一句话,这事情就是难办。
丁香毕竟年轻藏不住事,忍不住就了:“上个月有个师弟在商业街被撞伤了,就是因为没有人行天桥的缘故。听有人去找了报社的记者,要曝光咱们学校不肯建天桥才导致事故呢。”
“这根就是扯淡!”领导们大笑,纷纷反驳,有的:“我们商业街最安不过了,两边商店饭店那么多,个个都把桌子摆出来,把路都挤占光了。车子只能慢慢开,怎么可能撞到人?最近这么一两年,也就是出了这么一起车祸而已。上一次出严重车祸还是1年的事情了,那是电动车撞摩托车,两边都不是我们学校的。这次偶尔出一次以外”
有的:“那个学生我最熟悉,他那天又不是过路,是去商业街吃饭的。就算我们提前修了天桥,他还是会被撞。再撞得也不严重,都是皮肉伤,留了一点血,包扎过后就没事了。我们市每天那么多车祸,重伤死人的都不一定能上报纸,何况这么一个连轻伤都算不上的意外。”
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