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熊孩子汤隆(第2/2页)大宋国贼

    想不通,唐武也不写清楚,让人着急抓瞎。

    不光是唐武不写清楚,刘青也有很大问题,派自己来,干嘛不把问题清楚?她是不知道呢?还是故意的?

    想不通也不想了,王汉此番大概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宋石碑上刻的三句话的确不是赵匡胤心血来潮,大宋实心军队换防制也不是一时兴起,包括大宋皇帝信道,也是被有心人故意引导。

    所以,自己要改变历史,怕不是那么容易,将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并且这道路还很艰难。

    王汉拿了秋衣,大剑,回到地面,汤峪还在上面等,天寒地冻,冻得老汉缩着身体,来回跺脚,见王汉上来,慌忙引着往屋内去,去烤火。

    王汉一见汤峪,立时明白,唐武的先进炼钢法其实是流传了下来,不然汤家怎么会世代以铸造武器为主?但是,新型炼钢法为什么没能推广开?于是问汤峪:“汤表舅,你们铸造兵器,采用的什么方式锻造?”

    汤峪回答:“千锤百炼锻造法,和天下铸造并无不同。”

    王汉就纳闷了,“难道你们没有特殊的铸造方法?”

    汤峪想了想,低声道:“有,祖上曾做过三把神兵,一把献给宋太宗,一把给了杨业,还有一把”到这里,汤峪面露痛苦,“被贼人盗走,祖上也被贼人杀害。”

    的王汉眉毛一抖,想到一个人,杨志。

    杨志卖刀,卖的就是祖传宝刀,刀有三好,一为削铁如泥,二为吹毛得过,三为杀人不沾血。

    原来那把宝刀是汤家祖上打造。

    汤峪又道:“我听父亲言,祖上被贼人杀伤,还吊着一口气,传完秘言之后才合的眼。”如此,便是向王汉表明,汤家并未辜负唐武所托。

    又因为吊着一口气先交代秘言,所以,特种钢材锻造法没能流传下来。

    王汉听了,面上沉痛,称赞,“汤家大义,请受我一拜。”完真的跪在汤峪面前往下拜。

    汤峪慌忙阻拦,“恩公不可如此,我汤家上下都是恩公所救,不是恩公,也没有我等今日,就连这个汤姓,也是恩公所赐,汤家为恩公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

    原来,汤家祖上是个无名无姓的孤儿,后面跟了唐武,做了个弟弟,唐武便赐了个名字,唤作唐三。后面唐武知道大限已到,怕自己连累唐三,就叫他改做汤三,并把他家支开东京,让他们去了边关延安府,这才活了一支。

    汤峪:“唐武手下诸多学徒,都无故而亡,没能留下后人。我家能有今天,已是幸运。”

    到这里王汉奇怪,“唐武是怎么死的?”

    汤峪曳,“这些便不知道了。”

    王汉自己琢磨,别人要截杀他,肯定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能防得了第一波,也防不住第二波。

    要这么论,那自己岂不是也很危险?

    想到这些,王汉便纠结,如吃多了三聚氰胺般纠结,纠结到蛋疼。

    还以为穿过来能随便造作,看来以后还得夹着尾巴做人。

    此时仆人做了饭菜,招呼客人用餐,刚入座,门外有个大嗓门叫喊,进来一位大汉,乃是个真的大汉,身高将近两米,黑戳戳的一桩铁塔,人生的粗犷,面上也不平整,有许多麻子,鼻子上还蹭去一条肉,怎么看怎么丑。

    用王汉的话,那张脸像是被人用鸟铳轰过。

    不用问,王汉也知道,这位就是金钱豹子汤隆,他那满脸麻子,是斜候玩铁水溅射的,想着便惋惜,好端端的一条威武大汉,斜候也是个熊孩子。

    见汤仑来,汤峪略作介绍,却不王汉是恩公,而是东京来的亲戚,汤隆闻言也是欢喜,见王汉年幼,便以表兄自居,缠着王汉吃酒。

    一时间,宾主欢畅自是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