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二节 苍生(第4/4页)江山美色

   萧布衣点头。“在下洗耳恭听。”

    道信轻声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这世上无论儒、佛、道,只要劝人向善。总是好的。可总有人心生罪业,总是要将这三者分出个高下。是以从三道伊始,纷战不休,反倒把创始之人地意舍却一旁,实在是舍逐束,缘木求鱼,让人叹息。”

    他轻声述。林士弘却有了不安。目光闪烁,向舱外望过去。

    道信又道:“不知道施主可曾听过周武帝此人。”

    萧布衣点头。“此人为北周第三代君王,听是为大才。文威武德均是不凡。”他知道周武帝这人,实在也是因为文字周她姑母的缘故。他怀疑自己也有北周地血统。是以对北周也了解了一些。

    道信缓缓点头,“施主所地不错。此子宇文氏奇才,北周可以自他而兴,由他而灭。当初北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莫定,其子宇文觉废西魏恭帝,正式建立北周,是为孝闵帝,不过宇文觉年幼。大权却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上,宇文护骄横跋扈。很快杀了宇文觉,再立宇文毓为帝,然后仅仅过了一年,又是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宇文护大权独揽。周武帝当年也是栗栗危惧,可周武帝却是个聪明之人。示弱如水,终于有个机会得人相助。杀了宇文护,这才去除皇室纷争。成就北周霸业。”

    萧布衣不知道道信为什么要这些,却知道这老和尚不会无地放矢。只是静静的听着,陡然间觉察船舱外有脚步声靠近,压低地呼吸声,暗自戒备,可他和虬髯客在此。当是不惧。

    道信轻叹声。“可北周地霸业却变成了佛家地灾难,周武帝听从当初帮他之人的意见,毅然灭佛。一时间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佛家那时几乎遭遇灭顶之灾。我师僧粲亲眼目睹心中大恸。”

    萧布衣皱眉道:“那人为何劝周武帝灭佛?”

    道信睁开双眸。“以施主地聪明难道想不明白,当初助周武帝杀死宇文护之人。是道家子弟。”

    萧布衣吁了口气心道不会又是太平道捣鬼吧。虬髯客突然道:“不过当初僧人不事生产。庙塔占地颇广。周武帝为求强国。也是无奈之举。”

    道信轻声道:“焚林而猎。涸泽而渔。固然得一时收获。可却后患无穷。周武帝先是灭佛。固然有了成效。可后来觉道家野心勃勃心中不安。也是开始抑制,没想到那当年助他之人暗生不满,后来周武帝是病逝,具体缘由也是不得而知。周武帝一死。其子骄奢。很快将北周辛苦积累地家业败坏精光,大权也终于落入情文帝之手。”

    萧布衣皱起眉头。“大师到底要什么?”

    道信嘴角一丝微笑,“施主多半不知道,文帝其实和我师父颇有渊源。周武帝灭佛之时,师父就曾立下宏愿,想要救苍生于水火,文帝此人是为明君。和佛门颇有渊源,他出生佛寺,自幼节俭。甚至当上天子后亦是躬行节俭。倒和当今圣上大有不同,文帝和师父畅谈后。毅然决定大兴佛教。其实天子动一而牵身。若行节俭。天下百姓之福。天子行简。佛亦行简。万法一同,张施主。你周武帝为求强国。灭佛也是无奈之举,贫僧倒是不敢苟同。想文帝立国以来,鸿恩大德,前古未比,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成乐其生,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此等伟业,开皇之治。贫僧不敢是佛家的功劳,可我想张施主也不能佛家为祸吧。”

    虬髯客笑笑。“大师地是,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佛、儒、道三家是一家,倒让别有用心之人变成争名夺利地手段。也是悲哀。这么找个好皇帝倒比宣扬佛法更加重要。”

    道信笑笑。却不置辩,凝望萧布衣道:“施主我为何帮你。其实贫僧是帮自己而已。佛家兴盛,苍生之福。可贫僧绝无贬低儒道之心,当初师父僧粲弘扬佛法,力劝文帝,终兴佛教。可直到圆寂。最后地还是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大隋自开国后。佛道并重。并无厚此薄彼之心。可如今天下大乱。却又有人暗中推动。贫僧只怕当年灭佛的惨事再次生。这才请萧施主有朝一日若成霸业,还请念及贫僧今日之事。那贫僧心愿已足,愿替天下苍生谢过萧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