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八节 将军令(第3/6页)江山美色

想你心中定当想铲除萧布衣这个心腹大患。”

    李世民失笑道:“卫隽,你到底在些什么?你来此又是为了什么?要知道我和梁国公交情甚好,岂是你这种人能够挑拨,来人,送客!”

    卫隽方才是成竹在胸,见李世民脸色不善。有些慌了手脚,“敦煌公,你且听我一言……”

    李世民态度缓和下来,“卫隽。如果你是来归顺,我是举双手欢迎,可若是想要挑拨,那可是转错了念头。”

    卫隽脸上闪过错愕,半晌才道:“敦煌公,在我看来,萧布衣若是盘踞了中原,击败了李密。下一步就会选择进取关中。”李世民心头微颤。却还是镇静自若道:“那又如何?这天下是有德者居之,家父起义兵。不过是想扶植隋室,还天下以安定。若是梁国公能够安定天下,也是我们所盼望的事情。”

    卫隽感觉和李世民话不投机,开始地踌躇满志变成了迟疑,“敦煌公,无论如何,我总觉得萧布衣肯定会对你们不利。若是等他击败瓦岗后,大势已去,再要攻他必定事倍功半。我一直都在鄱阳附近,和南王林士弘交情甚好。根据南王的判断,最近襄阳兵采用守势,对江南诸军攻势已缓,恐怕他们大军另有所图,敦煌公不能不防呀。”

    李世民听到这里,心头狂跳,“你……他们大军有新动向?”

    卫隽犹豫下,“应该如此,来他们攻下鹊头镇后,应势如破竹地东进或者南下,裴行俨勇猛无敌,又有徐世绩坐镇后方,杜如晦运筹帷幄,这三人联手少有敌手。可他们突然许久没有动静,他们当然不是坐等吃饭?南王推测,他们毕竟策划着一个惊天地大阴谋!”

    李世民听卫隽分析什么天下大势的时候,还有不屑,可听到他到这里地时候,脸色微变。他不能不承认,卫隽的没错,徐世绩、裴行俨等人怎么会自甘寂寞?

    他们没有动静,远比大兴兵戈还要让人惊凛。

    “那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李世民问道。

    “可能是在图谋关中之地!”卫隽断然道:“所以南王遣我前来,请敦煌公出兵潼关,我等出兵江南,这样可和瓦岗对萧布衣成合围之势,我等如果瓜分萧布衣所领之地,南王不求旁地,只请夺回豫章之地即可。”

    卫隽满是期待的望着李世民,李世民却已经确定这家伙没什么脑子。

    潼关如今还在隋臣桑显和之手,河东却是隋臣鹰扬郎将尧君素守着,桑显和也就罢了,刘文静有劝良方,尧君素却是骁勇善战,统领有纲,刘文静亦是无可奈何。此二地没有落在父亲手中,想要出潼关无疑痴人梦。

    李世民想到这里,只能暗自叹气,心道这关中也不是那么好就能夺下了,这个卫隽到底有几成诚意还是值得商榷。

    “卫隽。实不相瞒,我和梁国公交情甚厚,断然做不出攻打他地举动。你只怕白来一趟了。”李世民摇头道:“听令尊病重,你还是早早回转看望吧,来人,送客。”

    卫隽待劝,见到李世民已经退到后厅,不由忿忿离去。李世民却是略微沉吟,就动身前往武德殿。

    入殿之时,见到李渊脸色沉凝。裴寂、唐俭、殷开山、刘政会等人悉数在场。除这几位老臣外,长孙顺德、李采玉、柴绍也是悉数在座,除了长孙顺德外,个个都是脸色凝重。长孙顺德只是望着厅中的一幅画沉思,李世民走进,他也并不注意。

    见到李世民前来,李渊欣慰道:“世民,你来的正好,我正要派人找你。”

    李世民见众人脸色不善,心中打个突。“爹,怎么了?”

    李渊轻叹声,“万人敌薛仁果率三十万大军攻击扶风,刘弘基告急,请求支援。”

    李世民却是双眉一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薛仁果既然来了,怕是没用,孩儿愿意领手下精兵三万去打薛仁果,管保让他片甲不留。”

    李渊眼珠子一瞪。怒声道:“胡闹!”

    殷开山一旁笑道:“敦煌公勇气可嘉,唐王万勿责怪。”

    李渊收敛了怒容,叹息道:“犬子狂妄,倒让各位大人见笑。”

    李世民只能苦笑。他自从随父亲南下后,就少得父亲地赞许,虽然是玉不琢不成器,可总是这么琢,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沮丧。可转念一想,父亲对自己其实很是器重,此举亦是鞭策,想到这里。随即释然。

    李渊却询问殷开山道:“殷兄。想你和世民攻过扶风,对那里的情形颇为熟捻。不知道以你之见,扶风能否守得住?”

    李渊现在虽是唐王,对于老臣子却是素来称兄道弟,甚至床榻也可以共坐,裴寂皱眉,想要什么,终于还是忍住。

    殷开山捋着胡子道:“唐王其实不必太过担心,想薛仁果为人残暴,不知道施恩,对人苛责,又是远道而来,粮秣不济。我们有扶风、县两座大城,刘弘基沉稳非常,守住绝不是问题。只要僵持之下,如今已到寒冬,田中无收。他们只要粮草不济,军心不稳,必败无疑!”

    刘政会道:“殷长史的极是,其实薛仁果虽然势强,我们却不必和他们正面交锋。只要派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