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七节 入蜀(第3/4页)江山美色
巴蜀远比他当初想象的要困难,更加上李孝恭此人足智多谋,暗中策划,萧已经呈不支之势,萧布衣虽是心急,却还不忘记和众人商议。
离开东都之前。萧布衣最后一次商议却是跟李靖、徐世绩和魏征三人。
三人无一例外的都是面色凝重,萧布衣却是笑道:“我要离开东都一段时日,以后这东都之地。就要倚仗二哥、世绩和魏先生了。”
魏征轻叹道:“微臣当竭尽力,只是巴蜀之地,真要西梁王亲自前往吗?东都初定,西梁王远离,只怕民心惶惶。”
萧布衣却是笑道:“无妨事,现在东都权在我等地掌控之下,我就算离开,运作依旧。这东都要我在不在都是一样,才能让我等安心。眼下就是个考验的机会。”
徐世绩微笑道:“反正西梁王总有自己地借口。东都倒不是问题,可我考虑地却是你的安危。巴蜀蛮人之地,西梁王,你虽是足智多谋,以身犯险也是让我等担心。”
萧布衣轻叹道:“其实我一直没有怀有前往巴蜀地打算,可自从我们攻下襄阳后,几次远图巴蜀都是无功而返,数次招降的隋臣亦是铩羽而归,叔父萧前往,以为能有所建树,没想到眼下河池、汉川、西城、房陵几郡已经均表态归附李渊。我等若再不奋起,等巴蜀落在人手的时候,悔之晚矣。我亦不想以身犯险,可若是能取巴蜀,限制关中出兵,这点危险也是值得。”
李靖微笑道:“世绩、魏先生,其实你们也不用太过担心,最少布衣他身手高强,何况荆襄、巴东都是强有力的支援,布衣前往巴蜀,绝非一人作战。想当年他两次闯荡草原,立下赫赫的威名,身边人数有限,这次有强有力地后援协助,就算不成功,也是出不了太大的差错。”
听到李靖这般法,魏征终于点头道:“李侍郎的也有道理,只希望西梁王前往巴蜀一帆风顺,我等能做之事,只是竭力稳定东都。”
徐世绩皱眉道:“西梁王,我虽知道你是不差,可听李孝恭这人也是极为厉害。他对人怀之以礼,往往书信所至之处就能兵不血刃。连取四郡可见他高明之处,还望你多加
萧布衣点头道:“世绩的不错,眼下李孝恭只凭一张嘴就连收山南四郡,实力不容窥,我等计划就是先服巴西,义城两郡归附,扼住剑关入蜀之路,让李渊等人无能南下。至于蜀地倒可以暂缓,毕竟暂时无关大局。萧尚书定下的计策是不差,但是巴西、义城苗人势力庞大,一时间难以服。巴蜀之地民风剽悍,地势崎岖,出兵不易,适合服为主,动刀兵已是下策,我们若能服那里地苗人依附,李孝恭就算有通天的能耐,也是无可奈何。”
这番计策四人其实早就商量多次,亦是萧制定的方针。
只是方针制定的并无错处,实施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徐世绩点头道:“既然西梁王一切考虑清楚,那我等只能预祝你马到功成了。”
萧布衣微微一笑,“对了,我南下巴蜀之前。你等还要有几件事情要做。”
三人站起,肃然道:“西梁王请吩咐。”
萧布衣摆手让三人坐下,正色道:“我等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不必多礼。第一件事就要世绩、魏先生镇守东都,促进民生,恢复东都生计,然后促进南北交融。这任务即是当前迫切之事,亦是长远之计,还请世绩、魏先生莫要忘怀,只是具体如何来做。却非我能想到之事了。”徐世绩和魏征虽都已经是朝廷命官,可萧布衣还是喜欢如此称呼。二人听了,只觉得亲切,恭声道:“微臣听令。”
“第二件事嘛,”萧布衣已经望向了李靖。“二哥,李密虽败,可却不知所踪,此人仍是大患,不可窥。想河南收复,当下东都大敌就剩窦建德、徐圆朗二人。只是眼下以休养生息为主,还请二哥留意此二人的动静。”
李靖点头。“你安心就好,我自有分寸。”
“我早就修书一封给窦建德,只为天下平定,百姓安乐,无意去取河北之地。窦建德若是聪明,暂时会和我等结盟,力的进攻罗艺。可先除此祸害。不过除了窦建德、和徐圆朗,还有他们之间临清地杨善会也是不容窥,此人善战。力保地地安宁,却是一直没有大的动静,我派人招降,他亦是没有回音,实在有些古怪。”
李靖还是点头,“我知道了。”
很多事情,事先分析也没有太多的作用,李靖个知道了,却早把此事牢牢的记在心头。
萧布衣笑笑。想起当初杨得志所言。心中疑惑不去。因为当初杨得志在鄱阳湖之时,只是告诉他心杨善会。就再也没有了下文。他知道杨得志绝非无的放矢之人,也就把这个杨善会牢牢的记住,后来根据萧布衣地调查,知道杨善会来是隋臣,如今扼住临清,北有窦建德,南有徐圆朗,势力范围也不算大,更对自己不能造成实质的威胁,既然如此,杨得志让自己心什么?萧布衣心中疑惑,暗想杨得志所的人难道不是这个杨善会,可若不是此人,那天底下又有哪个杨善会值得自己心?至于这个杨善会,询问了徐世绩和李靖二人,对他也是不甚了然,唯一知道地是他父亲亦是朝臣,父亲来镇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