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夏县长天马行空的思路(第3/3页)官神

先忙着下结论,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既然夏县长提出了问题,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任于海不服气的道:“什么办法?难道要用愚公移山的方法,把山头给移过来?谢主任,你是安县人,从在山里长大。你自己看,怎么把水从那一个山头,引到我们脚下?这是空中楼阁的想法,是空想。”

    谢起义被任于海的哑口无言,红着脸,半天不出话来。

    夏想笑了,用手一指山中的电线杆,道:“既然山上能通电,就一定能通水。任局长刚才还真对了,我能引水过来,就一定能引过来,方法就是空中楼阁的方法。任局长你,我们在两座山头之间架一座桥,桥上不走人。只引水,你可不可行?。

    任于海还是不相信夏想的信口开河:“怎么架桥?象架缆车一样?成太高了,不利算。而且资金上也不允许!”

    这一句话是等于堵夏想的嘴,告诉他,不要认为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要考虑资金问题。

    夏想一脸凝重地点点头:“劳民伤财的事情虽然在生活中不可避免,但我不会去做。资金问题我也考虑过了,引水再加上开掘溪的费用,应该不会超过刃万元。”

    “刃万?”任于海一脸的吃惊,“夏县长,身为县长,话可要讲究领导艺术。要是真不超过刃万,我都可以做主,旅游局出了这笔钱!”

    “一言为定,任局长,话可不许反悔。”夏想就等任于海这句话。

    “反悔个啥?旅游局钱不多,大部分都上交了县财政,但刃万还是拿得出来的。我以人格担保,只要夏县长的主意可行,钱的问题解决不了,拿我是问。”任于海信誓旦旦地道。

    夏想点头,又用手一指电线杆:“这种木头电线杆,多少钱一根?。

    木头电线杆其实就是一整棵树的树干,炭化处理之后,埋在土里也不会腐烂,成不高。又不重,方便运输到山上,所以山上都用木头电线杆。

    “几百元吧,反正不贵

    “好,我想大概需要,凶猛这样的电线杆,分成两排埋在两个山头之间,电线杆的顶头用竹子做成引水渠,一头连接那个山头,一头连接我们脚下,我想见过农村引水浇灌的人,都知道怎么一回事了”至于细节上如何处理,如何加固竹子,如何连接两头,我不是专业人士,就不乱发表意见了。

    任于海一脸惊愕,不话,用手在空中对着两座山头,比划了半天,突然一拍旁边的一块石头,大叫一声:“夏县长,我算服了您了,真是好主意,天大的好主意,简直太妙了”、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么简单实用的好办法?”他一把握住夏想的手,激动的。“我代表旅游局体员工。谢谢夏县长的高见”。

    夏想含蓄地笑:“任局长,你谢我做什么?别忘了,我可是分管副县长,这也是我的份内之事!”

    “是,是,我一时激动,让夏县长见笑了任于海口服心服,不是假喜,他确实被夏想的绝妙主意给震憾了。心中暗暗算了一笔帐,其实开掘溪节省一点,5万元也能拿下。架设空中水渠。材料费用稍高一些,不过5万元也差不多就能打住,人工费用顶多!万元,也就是,花上。万元,三石风景区就可以变成有山有水的风景区,少也能提高一个档次,吸引许多爱水的游客前来!

    任于海对夏想的态度大变。

    如果开始的态度,是一种表面上的热情和恭敬,现在则是真正的热络和恭谨,还有那么一丝敬佩的心理。夏县长不但年轻,而且也确实有真事,能想人不敢想,想人想不到的事情,一句话一,就解决了一今天大的难题。任于海就想,要是安县的领导干部都有夏县长的眼光和真事,都不再瞎指挥,不再外行指挥内行,安县的经济肯定能一跃成为燕市的第一富县。

    任于海想了半天。终丰想出了一句词来表达内心的激动:“夏县长一句话,就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个瞎指挥的领导,和一个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并且确实有独到的见解的领导,差别可是太大了。任于海甚至想,要是夏县长早上任几天,不定投资商的资金就不会被三水风景区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