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缘起 第一章 求医武台山 绝色授神功(第2/6页)绝代侠女(情倾天下)
四处寻访名医,却无人能医,直至寻到这武台山附近,听人起孙神医正居于山中,这便闻名而来了。”
讲完闷心中良久的心事,柳霆轩心中不禁畅顺了不少。
“没想到事情竟这般曲折,柳兄弟,也亏了你年纪,经历如此巨变。”孙思邈轻拍了拍柳霆轩的肩膀,继续道:“那今后,柳兄弟有何打算呢?”
“我想,请孙大哥留下斩情救治,我还需快告知义父防备那些恶人。”
“哦?准备何时启程啊?”
“就明日吧,情儿身子好转,我便放心了。”
孙思邈点点头,道:“那柳兄弟一路上要多加心。”
“孙大哥,大恩不言谢,日后若有所需,弟愿效犬马之劳!”柳霆轩神情激动的继续道“情儿就请孙大哥代为照顾一阵子,我一定快回来接她。”
二年后,即隋开皇二十年的一天,仍旧是五台山下的那条路上,一支带着仪仗的人马,气派非常的行进着。领头的使官高冠华服,骑着一匹棕红色骏马,随从们鸣锣开道,附近的村民闻声而来,大人、孩子都瞪大眼睛看着这热闹景象。
那队人马来到山脚下孙思邈的茅屋跟前,停了下来,从屋里走出一个清秀俏丽,面色雪白异常的女娃儿。“各位官爷,来此何事?”使官傲然道:“请孙思邈,孙处士上前接旨。”
这女娃儿正是华斩情,她体内之毒虽仍未祛,但二年来毒质已受控制,未再发作。孙思邈端着一碗汤药由茅屋内走出,斩情上前接过汤药退到一旁,孙思邈柔声道:“情儿,趁热喝了吧。”言罢,转身看向使官,拱手道:“不知大人大驾光临,人有失远迎。”
使官翻身下马,身旁随从低首躬身双手过顶的举着一只精雕细刻,金制华贵的长方形盒子,使官双手恭恭敬敬的从中取出金色绸制的御诏,肃然道:“孙思邈上前接旨。”
孙思邈闻言衔起长衫下摆,双膝跪倒接旨。
使官朗声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约,久闻孙思邈怀济世之才,隐居山林之下,如此太平天下,江山一统,朝廷思贤若渴,故此特请出山,任‘国子博士’一职,辅佐国家。”
使官堆笑道:“孙处士,领旨谢恩罢。”孙思邈起身却未接过圣旨,“请大人进屋叙谈。”使官一愣,孙思邈躬身等候,使官迈着方步走入茅屋。
进得屋内,斩情待二人落坐,便奉上茶点鲜果,而后立于孙思邈身后。
使官与孙思邈寒暄了几句后才正色道:“孙处士,皇上圣意你已知晓,古语有云:‘良臣择主而事’。当今皇上乃圣明之君,海内归心,正是有才之士大显身手的时机。请你就此随我出山吧!”
孙思邈答道:“人无德无能,受圣上如此恩宠,又劳烦大人远道而来,实是不胜感愧!不过,我自幼多病,体质甚弱,至今尚未恢复。我寄住山林之下,并非效法姜子牙,渭滨以待文王之求。而是便于耕读之余,上山采药自医罢了。于朝廷为官,只怕难以胜任。烦请大人回京时代我善言回奏。”
使官劝道:“孙处士不必过谦,你学识超群,医术高超,已名扬天下,况且正当少壮之年,应当出山有所作为,何必潜居林下,埋没自己呢?”
孙思邈释然一笑道:“大人所言乃外界溢美之辞,朝廷勿须轻信。我确实困于旧疾,一天也难离五台山中的药物。还望大人体谅人之难,成我躬耕守学的志向。”
使官见孙思邈心意已决,便起身道:“既然孙处士有此难处,官自会向圣上禀明。天色将晚,官这便告辞了。”
孙思邀送罢使官,到家便见华斩情正等门前,“孙大哥,大伙儿正等着你呢。”孙思邈微笑着携华斩情走进茅屋,只见先前村民已把茅屋挤得满满的了,大伙儿一见孙思邈,便纷纷道:“孙大夫,你真的要到长安去做官吗?”
“孙大夫,您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哪。”
也有人道:“孙大夫,圣上如此器重你,还是去吧,前途要紧那。”
孙思邈挥挥手,示意大伙儿安静,笑着:“各位乡亲不必担忧,这五台山风景如画,可比长安好得多了。山上到处是奇花异草,既能怡心养性,又可入药治病,还有相处多年的父老乡亲,我哪里舍得离开呀!”众人听罢,欢呼了起来。直至日将西落,村民们才散。
华斩情拉着孙思邈的衣袖,软嫩的童音道:“孙大哥,你是不是为了情儿才不肯去京里做大官的?”
孙思邈看着一脸忧心歉然的华斩情,柔声道:“傻情儿,孙大哥是真的不愿进京为官。”华斩情听罢,灿然一笑,“那孙大哥为什么不愿做官呢?不是人人都想做官的吗?”
孙思邈抱起华斩情坐于自己膝上,笑着反问道:“那情儿想不想做官呢?”华斩情偏着脑袋想了想,道:“孙大哥不喜欢做官,情儿也不喜欢!”孙思邈朗声大笑,华斩情也咯咯直笑。
“情儿,待孙大哥的‘太乙神精丹’炼成,情儿的毒就祛了。”孙思邈轻抚斩情秀发,又问道:“情儿,今天修习我教你的吐纳运气的调息之法了吗?”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