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十大黑色幽默(第1/3页)中国球王

    一、“大戚兵法”

    9年世界杯之前的97年预选赛上,中国式领导艺术被发挥到了极致。我们组成了以戚务生为正,金、迟为副,众教练为基成员的庞大教练班子,足球史上首次大胆并创造性地排出了“71”的教练员主力阵容,并附以3名替补教练,以便随时协助戚务生大脑失聪、指挥失误。正是如此神奇的“集体领导”下,戚务生不仅保持了“先赢后输”的常势,是此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略战术,史称“大戚兵法”。

    “兵法”之一,换人计。当球队领先时戚务生换下防守中坚,换上中场软肋。此招一出,令对方反败为胜,格外灵验。

    “兵法”之二,再换人计。当大势已去,狗急跳墙之际,戚务生连续第四次换人上场,以求绝地反击。无奈第四裁判尚且识数,断制止了他的冲动。

    “兵法”之三,保平争胜。以戚务生们的能力,中国队很自然地到达了只有取胜方有一线生机的地步。而此时,戚务生们所制定的方针便是“保平争胜”。“保平”有什么意义呢?能使脸面好看些;“争胜”而不是“必胜”,又是出于什么动机呢?戚务生想:我是组织的人。获胜了我是组织的人,失败了我仍是组织的人。组织上常教导我们,不论结果如何,只要努力就行——“争”就是努力。

    二、“维埃拉不会踢球”

    徐根宝和戚务生不同。戚务生是“保平争胜”,而徐根宝是“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结果他的心只好一直竖着。

    “维埃拉不会踢球”,语出徐根宝,就仿佛“抢逼围”一样成为了中国足球经典。早年,法国足球青年维埃拉落魄一时,前来上海申花试训,正落徐根宝手下。徐根宝就让维埃拉“跑两步”,“没病跑两步”。维埃拉就跑了,徐根宝眼多独,上下一打量,速度明显不如郝海东,于是断言“维埃拉不会踢球”。

    不知是否受到了徐根宝的刺激,维埃拉回国后又练了几年,不知怎么就成了阿森纳的中坚,不知怎么又成了法国队的栋梁。大概他不会像范志毅、申思那样记仇,否则难免会骂几句“赤佬”。但他不会,因为他或许不认识徐根宝。

    三、“中国足球从此站立起来了”

    1年某月某日,中国足坛一个伟大的声音通过电视、络传遍了整个华人世界。一个器宇轩昂的中年男人双手用力,一字一顿道:“中国足球从此站立起来了!”——很有些站**上的味道。

    闫世铎当时是作为一位政治家入主足协的,一上来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群众之举,只差写作中国农民足球运动考察报告。但“人民足球”、“健康足球”的理念确是由他首倡的,相当一段时间,的确感动了一些与闫世铎同样程度的外行人士。

    但闫世铎又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入主足协四年多时间里,他由上任之初的了解“位”,终于卸任之时了解了什么是“不位”。

    客观地总结,闫世铎同志对中国足球的贡献除了三句口号、两次痛哭以外,还有就是他彻底离开了中国足球。但要明,的谢玉龙同志未必如他。我们要看。“中国足球从此站立起来了”?呵呵,那只不过是它撒了一回癔症,仿佛诈尸一样罢了。

    四、绝世上签

    中国足球第一次进入世界杯,国人民欢欣鼓舞;世界杯抽签一结束,中国足协欢呼雀跃,齐称“上上好签”,仿佛当年“提前进入**”一样。当时的口号是“赶英超美”,而世界杯上,俺们的主要目标被足协盯了土耳其和哥斯达黎加身上。按照中国足协的设计,我们只要简单战胜了弱的哥斯达黎加,再简单打平土耳其,哪怕后俺们简单地输给巴西,已是4分手,出线毫无问题。

    接下来呢?中国足协的保密工作实很好,16强之后的计划俺们就不知道了。闫世铎同志还是清醒的。他远见识地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赢一场;二,平一场;三,进一个球。但他的三步走战略终没有实现,中国球员们原想去弄个贝克汉姆式的发型,结果他们就被剃了个秃瓢光蛋回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组终诞生了一个冠军,一个季军,而俺们那些大呼“好签”的人们一转眼就不见了。

    五、“超白金一代”

    起什么什么一代来,似乎197年世青赛上夺取冠军的葡萄牙队曾被世人称为“黄金一代”。菲戈、鲁伊 科斯塔、拜亚、若奥 平托、戈麦斯等等,我们还依稀记得。但后来行市就不同了,由沈指导带领的曲波、安琦、王们一下过了马拉多纳、卡尼吉亚、雷东多们这些“白金一代”而直接达到了“超白金”的成色。

    但这些“超白金”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就像下坡的驴子,一路摔落下来,恰是见谁输谁,谁都敢输,后终于变成了“白铁皮”,只配焊夜壶用。这里又不得不到闫世铎同志——不是存心,而是无奈。就是他大胆下令要“超白金一代”输上三年的。试想,一支竟可以输上三年的球队,那他妈还能叫球队吗?或许只有中国足球才能塑造这样的球队,就像我们可以多年如一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