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四年计划(第2/2页)国之大贼

   邹容从杨林的手中接过那几张纸,看到梁启超在开头写道《未来之四年学堂建设》

    开篇首先了现在杨打鬼这里的情况,他们在乡下的学已经建立了十八所,这一次被俄国人给摧毁了几所,不过随着杨林和老毛子关系的缓和,老毛子又给他建起来了,目前十八所学有学生七百余人。

    梁启超计划下个月在新扩建的地盘上面再建立七所学,同时在白山准备设立一所中学,计划书上从选址到需要的款项都的非常详细。明年春天这些学校竣工,当然,如果日俄战争打起来,这里被战火波及的话,可能进程会受到影响。

    在四年之内,梁启超准备再建立二十所学,六所中学。同时如果杨林能拿的出十万两白银,梁启超打算开始筹建大学。这十万两白银划分的也非常细,建筑成,教师工资,以及聘请外籍教师,甚至包括大学需要多少黑板,多少桌椅,多少张床,梁启超都算的非常精确。

    邹容和陈天华看过梁启超计划书之后,忽然觉得自己来的有些仓促了。真的他们什么也没准备,他们根没有想到杨林会这般放权给他们,更没有想到杨林放权居然还需要这样的条件。

    二人对视了一眼,陈天华很坦然的道:“把总,我们在这方面没什么准备,这样吧,你给我们十天的时间,我们在附近走一走,转一转,十天之后我们给你答复。”

    杨林点头:“应该的。还有一件事情我想诸位马上着手,这事情需要我们一起合作,那就是我的这些兄弟。这些兄弟现在跟我打老毛子,纯粹就是被老毛子欺负的活不下去了,胸口一口气不想咽下去。邹容先生应该清楚,凭一口气战斗的部队不是一支真正的军队,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信仰,所以我想让诸位帮我给兄弟们树立一个信仰,让他们相信革命,支持革命,愿意为改变中国现状流血,就像诸位一样。”

    杨林始终坚信,一支部队拿枪的理由,比拿什么枪要重要的多。

    十天之后,邹容和陈天华等人给杨林送来了他们的四年计划书。在工业方面非常的细致,他们计划下个月先在白山建立第一个工厂,主要以给那些海外华人企业加工半成品为主,有那些海外华人的支持,销路不是问题。

    还有,在马上爆发的日俄战争中,肯定会有许多商机的,他们计划在四个月之内建立一批与战争物资相关的工厂,商铺。这些不光可以赚取俄国人和日人的钱,还可以为日后杨林的作战体系服务。

    四年之内,如果不受战火干扰的话,他们初步计划在现有的地盘上面相继建成十一家大中型工厂,并且还对土的一些商铺和作坊进行扶植。他们有这个能力,这一次来到杨林这里经商的虽然只有八个人,但是这八个人带来的不是资和工厂,而是市场!他们可以为自己这一片的作坊拉来大量的订单,做买卖做需要的就是市场。

    在科技方面,计划就含糊了许多,这个杨林可以理解,科技这个东西不是买卖商品,有就能有的。不过这些人依然承诺,在四年之内,科技主要服务于那些工厂,为那些工厂提供产品和机器的研制。四年之后将转而对军工业进行投入。

    这个计划很实际,他们如果现在帮杨晓制造出比洋人更厉害的大炮杨林也不相信,只有工业上去了,才能谈的上军工。

    还有最关键的就是在政治的方面,这地盘如何打理,需要一个更精细的方案出来。

    邹容和陈天华显然在这个方案上面倾注了他们理想和心血,他们效仿着西方的民主,在六月初邀请各地的乡绅到轱辘山来开一个会议,组成一个由他们带头,各地乡绅参与的所谓乡民大会,在六月中旬拟定出一个章程,供杨林地盘之内所有的屯子遵守。

    杨林也不知道他们这么搞行不行,自己现在有没有实行那种民主的条件他也拿不准。但是他有经验,这些人有理论,大家看着都可以,那就实践一下吧。

    在政治和军事的协调方面,邹容和陈天华两个人充分考虑了杨林现在的情况,和所有国家规定的军人不得干政的情形相反,他们却任何地方上的事物,不得阻碍军队的发展,任何人,不得干涉杨把总的军事指挥权。

    这让杨林非常满意,于是,杨把总第一个四年计划就这样出台了。在日后实施过程中他们都发现,这个计划显得有些稚嫩,面对一些突发情况的时候应对起来显得非常吃力,甚至在后期他们对计划盘做了调整。

    可是第一脚蹒跚的脚步的迈出身就是一种胜利,他意味着轱辘上从此之后踏上一条和张作霖,汤玉麟,乃至载涛的发展都然不同的道路。(求支持,求推荐!)